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

江源村竹笋错峰上市“钱”景好

字体:
—2025—
02/20
16:20:19
2025-02-20 16:20:19 来源:衢州日报 记者 吴婧涵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游待露 朱沁怡

  2月17日,在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食用竹基地内,村民们采挖着破土而出的雷笋,享受着收获的喜悦。“现在市面上的雷笋正俏销。”基地种植户邓小峰说,原本受季节限制生长的雷笋,在借助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后,可以提前或延迟出笋时间,错峰上市,延长供应周期。

  江源村食用竹种植面积约3000亩,主要种植白哺鸡竹和雷笋,主要销往杭州、上海、苏州等地,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23年,在外地从事竹笋种植工作的邓小峰,注意到何家乡竹林资源丰富,于是从江源村承包了50亩竹林,开启食用竹产业发展之路。

  竹笋的生长周期与气候密切相关。“这个季节能快速长出竹笋,就靠这一地不起眼的‘壳壳’了。”邓小峰指着脚下说道,“壳壳”其实是砻糠。他抓起一把砻糠解释:通常雷笋的春季采摘季节在3月至5月,但通过覆盖20厘米厚的砻糠,地表温度能恒定在22℃至25℃,为竹笋在寒冬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2月初,这批用砻糠种植的雷笋提前破土而出,在春节期间抢占了市场先机。此外,这种方法还能避免雷笋在气温波动幅度较大的春季因受冻而造成损失,保证其稳定生长。

  “用新方式种植的雷笋,确实长势喜人。”在基地挖掘雷笋的村民江天红感慨,与他之前种植的笋相比,这些笋不仅个头均匀、口感鲜美,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据了解,受去年降雨量减少的影响,今年江源村的雷笋产量较去年有所下降,每亩产量约900公斤,但春节期间每公斤售价高达60元,是常规季节的1.5倍。

  “我们全力支持每一位在村里发展的创业者。”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峰表示,邓小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挖笋的工作机会,支付了18万元的劳务费,带动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毫无保留地向村民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集体也积极行动,帮助种植基地解决了数公里水渠的修复难题,并协助邓小峰在今年建设喷淋装置,进一步优化竹林的水分供给。

  “像邓小峰这样的种植户在江源村还有很多。”何家乡宣传委员彭亚捷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江源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食用竹。2024年,全村竹笋产量约240万公斤,产值达4800余万元。此外,江源村还与何家村、樊家村抱团组建了常山县廉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不仅对内实行竹笋保底收购,对外也形成了规模化的竹笋供应。同时,该公司还流转了100多亩竹林,出租给种植大户,目前这些竹林正处于管护和培育阶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竹笋;种植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