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实体经济“毛细血管”,街头巷尾的小店撑起了很多普通家庭的收入来源,对稳定经济、实现就业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店够不够活跃,生存好不好,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经济的底色。
3月28日,杭州市营商环境顾问团聚焦小店经济发展开展“改革问需”,多位行业协会代表、商户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小店的困境与需求,说了说心里话。
徐雪纯 摄
线下7天无理由退货,肖像摄影“走出去”
小店拼出生存之道
“服装零售店里,有很多都和我一样的夫妻店。两口子守着一家店,人手不足,年纪也都偏大,获客生存的压力不断上升。”杭州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祥丝语服饰店老板程勇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小店店主的心声。
当前,小店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大、消费水平下降、生存成本增加等问题,而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也让线下小店面临转型的艰难抉择。
“我们尝试过电商销售,但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少,对技术和运营都不太熟悉,引流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专门去找机构学习,价格也不便宜。小店本身资金实力就有限,负担不起高昂的试错成本。”
程勇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己能做的就是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目前我们街道的很多小店开始试行线下7天无理由退货,其实线下的服装因为可以试穿,退货率并不高,但这样的举措能让大家更放心、敢消费。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对消费者和我们来说是双赢。”
杭州市乐加摄影工作室的负责人冯侨,同样在为小店开拓客源、转型求生而绞尽脑汁。
“我们过去的主营项目是儿童摄影,随着出生率降低,可以明显感觉到市场‘卷’起来了。”冯侨提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变化,工作室去年开始转变思维,专注拍摄成人肖像。
“以前是把消费者请进店里,现在我们主动‘走出去’,和各个单位沟通合作,在妇女节、父亲节等节点为员工送上美照拍摄服务。”
冯侨表示,通过这些项目拍摄,工作室有效拓展了市场,还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引流,一份2599元的儿童摄影套餐,获客成本可能高达2000元,当初不转型的话,我们或许就撑不下去了。通过转换赛道,现在生意好了很多,可以说是在激烈竞争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打通反馈渠道,梳理共性诉求
一起为守住烟火气出谋划策
眼下,小店最需要的政策支持是什么?座谈会上,有商户代表提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希望政府能多为小店店主组织直播培训服务。”杭州望江路农贸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末泽提到,目前不少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成为网红“打卡地”,有效吸引了客流。望江路农贸市场市场的“稻糯香”粽子店就是一个例子,通过拍摄短视频介绍商品,不少消费者专程赶来“打卡”。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队,一天能卖出几千个粽子。有很多商户看到了线上引流的潜力,也想开直播、增人气,但受限于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收到成效。
“其实我们也尝试开展过数期免费直播培训,但是来参加的人数并不多,这里面也有小店个体间信息不畅通的问题。”上城区民个协会负责人王晓杭接过话茬,他认为,与大企业不同,小店的痛点难点很难通过数据指标体现,了解和把握业态详情,评估小店经济政策需求的类型、内容、特征和规律尤为重要。
如何第一时间了解小店的诉求,为小店经营更好地排忧解难?现场,潮新闻“小店帮”得到不少从业者点赞。
长久以来,对小店的关注、记录以及帮扶,已经成为潮新闻·钱江晚报温暖底色之一。
2024年9月,依托杭州市场监管局“杭企惠”平台,杭州“小店帮”上线。2024年10月底,“小店帮”正式进驻潮新闻APP客户端“记者帮”板块,与此同时,杭企惠也打通了小店帮“潮新闻”的助力功能。在这个为小店量身定制的“树洞里”,小店主们分享喜乐、倾诉烦恼,所有需求会迅速直达对应的跑线记者,对接采访,匹配资源,给与助力。
接下来,市营商环境顾问团也将深入了解小店诉求,梳理、合并、提炼,形成相关建议,以更好助力小店经济的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