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3日讯(记者 李华 见习记者 王妍妍 共享联盟·镇海 汪皛 王余晨寅 通讯员 黄建明)一双“大眼睛”对着骨折部位,显示屏上就能实时显示骨骼角度和复位偏差情况,医生可以轻松完成骨折部位的精准复位。这是我省首台“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工作场景。
陈果展示“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共享联盟·镇海 王余晨寅 摄
近日,医疗器械“骨折复位辅助系统”获批注册证,成为浙江省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这台通俗名为“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医疗器械,由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的浙江九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通过摄像机识别标记物和三维图像配准,可辅助临床医生进行体外四肢骨折的精准复位。
“这个机器人,让手术中的医生有了一双‘透视眼’。”浙江九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陈果说,在传统的骨折复位手术中,如果不是采取开刀手术的情况,医生无法实时看到骨折部位,只能凭借经验和C型臂X光机反复确认骨折复位精度。而该机器人在不增加创口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原有外固定支架,就能轻松捕捉骨折部位的实时情况。
机器人是如何透过肌肉看到骨头的?由于骨折手术普遍需要安装外固定支架,而支架钢针是固定在骨骼上的,只要在外固定支架上加装标记物,机器人的两个光学摄像头就能精准捕获骨头实时角度和位置。
“通过我们的原创AI算法,术前的CT数据可以在机器人显示屏上生成三维图像,让手术部位无延时360度动态显示,从而实现超精准骨折配准。”陈果说,全过程可视化让复位精度可做到2毫米以内。“机器人的应用,还有望减少骨折病人的手术率,让更多的骨折病人能够保守治疗。”该产品前期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完成临床试验,试验成功率100%。
“我们已经用它做了近30台手术,手术效率大幅提高,患者反响也很好。”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丁凌志说,使用传统的C型臂X光机,多的时候一台手术要拍几百张片子。该设备不仅避免了频繁拍片,而且实时立体呈现,复位过程可以实现正反馈,大大降低了对医生经验的依赖。
“产品已获得十余项专利授权,并成为镇海区首个进入浙江省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产品。”镇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该产品的研发、试验、注册申报、投产上市等全链程,当地正帮助企业梳理申报流程,解读审批政策,助力“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