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投资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的绍兴滨海科技城核心区三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科研用房、中试研究用房等。项目建成后,将为滨海新区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当前,绍兴市正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和“双十双百”培育行动,打造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高能级平台的布局、建设是重中之重。我市以科技走廓2.0版为蓝图,积极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加速形成“一廊引领、五城聚力、三地联动”的全市域创新格局,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平台布局上,绍兴市已建设鉴水、金柯桥、曹娥江、滨海、镜湖五大科技城。各科技城分别聚焦各自有基础、有优势的科创产业,构建上下衔接、错位发展的科创支撑体系。
上虞的曹娥江科技城,已集聚曹娥江实验室、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浙大-上虞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子平台。其中,曹娥江实验室已集聚研发人员270多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累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50余项。今年4月,上虞区与天津大学签订共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二轮合作协议,将继续立足上虞先进材料、现代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推广。
不仅是上虞,当前,绍兴市正按照“一城一产业”“一城一平台”,深入推进产创融合。如鉴水科技城正在谋划低空经济提能专项行动,力争开发完成超过80个应用场景,聚焦“整机+器件+系统”招引重点企业。金柯桥科技城则着眼碳纤维、高科技新能源材料等现代纺织产业前沿领域,努力打造现代化“科创高地、智造新城”。在镜湖科技城,科创大厦即将开园投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信创工程等赛道的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80多家……
与此同时,绍兴市还集群式推进共建研究院、科技园、人才创业园、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全力构筑特色鲜明的创新高地。
今年,全市共有25个项目入选今年首批省“千项万亿”工程科创强基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一季度,完成投资14.87亿元,其中12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0个。这些项目中,大多是助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现代纺织等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能极大提升产业的创新活力。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绍兴市还将全力助推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计划滚动实施科创十大标志性工程等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50亿元以上。
一系列高能级平台的建设,让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得以汇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变得更为顺畅,“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也越发坚实稳固。
近日,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联合本地企业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一项磁传感芯片封装关键技术,并与企业协同优化产线适配。目前,双方已完成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样品制作及首批试生产,未来,该产线预计能形成30亿线/月的稳定封装产能,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目前,全市35家共建研究院已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前沿阵地。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11家创新联合体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40余项,8个中试基地通过实行多部门“一站式会审”,大大缩短了中试立项时间,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迈过中试环节“死亡之谷”。今年以来,我市还着眼产业细分前沿领域建立起一系列创新中心,如柯桥区的浙江省高性能碳纤维装备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上虞区的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引领作用更加显著。
在相关政策支撑上,今年绍兴市计划出台《绍兴市共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继续深化研究院雁阵格局。到2027年,力争实现共建研究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100项以上,斩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以上,申请授权发明专利突破1000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