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2日讯(记者 沈晏 通讯员 晏梨花)继5月20日,18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抵达舟山东极,见证和参与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仪式后,接连两天时间,他们先后来到“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定海新建村等地,纪念沉船营救事件,并感受舟山的发展变化。
踏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泛黄的照片与斑驳的实物,让时光仿佛倒流至83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深秋: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34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东极附近海域被美军击中。危难之际,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从海里捞起384名奄奄一息的英国战俘,并给他们提供衣食和庇护所。
“如果当时没有这个梯子,父亲没法逃出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贝姆纳德·汉森的儿子保罗·伯纳德·汉森情绪激动,用手机拍下纪念馆里的陈列品。“东极是父亲被营救的地方,我第一次来。这里的很多事物勾起了父亲在世时对我口述的往事。”他说,“如果没有东极渔民的英勇相救,父亲早已葬身大海。”
20日晚,历时两年半编印成书的“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辑录发布,渔民后代声情并茂诵读书本片段,让英军战俘后代眼眶泛红。“这是对历史的一个很好佐证。”“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丹妮丝·维尼说。
雨后的乡村,空气格外清新。21日下午,英军战俘后代一行赴定海新建村参观。一路上,别具一格的建筑、栩栩如生的墙绘、完备优越的设施,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没想到中国农村这么漂亮,很现代化。我觉得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遇难者约翰·韦弗的外甥女林赛·阿彻点赞道。
在新建村渔民画体验现场,徐晨航为罗伯特·盖奇·加赛德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他们的母亲分别是施救渔民和英军战俘后代,这几年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成为好友。
如今,这份跨国友情再次延续至下一代,徐晨航与罗伯特·盖奇·加赛德成为朋友。
“先辈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我在大学就立志成为警察,为社会作贡献。”徐晨航已然梦想成真,去年他回到舟山,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一代代的精神传承让我们遥见,这份历经风浪的情谊,必将如东海之水,绵延不绝。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