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讯(记者 陈黎明)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
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共设8大展馆,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并在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
浙江展区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5号馆,展览面积1221平方米,主题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辉映”,设置“文化名片”“数字未来”“古韵今辉”“非遗文创”四个板块,省内93家重点文化企业及特色展示项目参展。
当天上午,一场柔美的伞舞拉开了浙江展区的开展帷幕。来自宋城演艺的10名舞蹈演员,以婀娜的舞姿展现诗画江南韵味,将观众带入如诗如画的浙江展区。
青绿色主色调的浙江展区,尽显清新典雅。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文化企业(单位)的展位错落有致,搭配精巧。移步换景间,处处是充满浙江气质的人文味与科技感。
入口处的曲面屏上,只见神徽纹样如星河倾泻,AI算法将刻符密码逐帧拆解,让在场观众直观感受来自远古时代的幽深与神秘。这是本届文博会浙江展区的核心展项《良渚·文明之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浙江文化名片之一,良渚文化标志性的玉琮、玉璧等精美展品也亮相序厅。
“文化名片”昭示着浙江的厚重历史,“数字未来”则展现浙江在数字浪潮中迸发的磅礴力量。
“数字未来”板块最大的“明星”当属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G1和机器狗GO2。面对围观人群,两位“明星”展现“社牛”属性,表演起炫酷的街舞,还和观众热络互动。宇树科技行业销售经理李子雄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研发的机器人,可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文旅服务等多个场景。
“数字未来”板块集合了一众浙江文化科技尖兵,向人们展示机械手臂书法表演、AI影视体验、元宇宙文旅场景等前沿应用,呈现了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化新业态。
传统文化也在科技助力下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充满雅韵与国风的“古韵今辉”板块,集纳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产业创意成果。在海宁展位,改良版的马面裙轻盈灵动,AR试衣镜前挤满了观众;温州瓯绣把山水绣成了“会呼吸的画”;仙居花灯更是璀璨夺目。此外,丝绸、越窑青瓷、黄酒等传统工艺和产品的文创及衍生品,将传统魅力与现代风尚相融合,成了备受观众喜爱的文化IP。
省属文化企业是浙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也是本届文博会浙江展区的重要代表。浙报集团重点展示了传播大脑、《第一视点》栏目等成果;浙江广电集团为观众呈现了《第一视点》栏目和“中国蓝新闻”“Z视介”平台及象山海影城“奔跑吧乐园”的特色内容;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携《浙江文丛》系列、《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家国记忆》等精品图书亮相;省文投集团推出了文交所数字资产成果互动展示、省古建院文物保护事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
本届文博会还推出了“版权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题展。浙江版权馆围绕“潮起之江·寻美民艺”主题,组织宁海、瑞安、桐乡、龙泉等4个省级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参展,展示近年来我省扎实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案例。
“非遗文创”板块除了陈设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产品,重点展示创新的非遗跨界产品。温州匠人将千年螺钿技艺镶嵌在国际美妆外壳,安吉茶农以古法炒制的白茶裹上国潮包装,丽水畲族银匠捶打出一枚枚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的蝴蝶耳坠……生动展现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悉,本届文博会,浙江展区着重展示展现浙江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时代价值,旨在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博会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正手持科技创新之笔,饱蘸厚重历史文化之墨,书写着充满浙江韵味、时代风采的文化产业华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