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近,粽香浓。在温州,端午节的仪式感总与一只只包裹着风土人情的粽子密不可分,各地的特色粽子将这份端午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永嘉巽宅灰汤粽
草木灰里的古早智慧
在永嘉巽宅镇,流传着一种独特的“灰汤粽”——用地里的稻秆、豆秆等烧草木灰滤水浸泡糯米,再以大锅灰汤水煮制,使粽身呈现琥珀般的金黄,散发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这种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既能提香气,又能助消化。当地老人说,灰汤粽要扎得紧,煮上七八个小时,蘸红糖吃才有灵魂。如今,这项技艺不仅成为当地端午的活招牌,也是吸引游客打卡的热门活动。
泰顺虎皮粽
笋壳上的“猛虎纹”
泰顺有许多糯叽叽的美食,泰顺人包粽子,则讲究“虎纹为美”。选用野生大毛竹的竹笋笋壳,宽大柔韧,包裹时刻意留出叶脉凸起,蒸熟后粽身浮现如虎斑的深褐色纹路,故称“虎皮粽”。内馅则以高山土猪肉、梅干菜为主,笋壳的清香渗进每一粒米,咬下去咸鲜中带着微甜。当地人笑称:“吃了虎皮粽,一年都虎虎生风!”
乐清仙溪炒粽
端午节的“咸香小点”
在乐清仙溪一带,端午还有一种独特吃法——炒粽子。当地人包出小巧玲珑的粽子,蒸熟后切片,用猪油、鸡蛋、葱花爆炒,外皮焦香,内里软糯,咸香扑鼻。这种吃法源于早年农忙时节,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将冷粽子加工成热食,没想到意外成就了一道风味小食。如今,仙溪人端午家宴上,总少不了一盘金黄酥香的炒粽子。
市区蛋黄肉粽
老温州的“豪华标配”
在温州老城区,端午的餐桌少不了“蛋黄肉粽”。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酱油、黄酒腌透,流油的咸蛋黄与糯米层层交叠,粽叶一拆,油香四溢。高盈里的老字号粽子铺老板说:“三十年来,有人搬家到国外,还托人代购这口老味道。”
温州市餐饮协会秘书长吴洁告诉记者:“目前温州市区粽子采购还是集中在高盈里农贸市场一带,传统的蛋黄肉粽依然是市民的首选,特别是老一辈温州人,对这种咸香口味情有独钟。”据她介绍,除了传统肉粽,健康养生粽也受到青睐,如小米粽、红豆粽等,因为糯米较难消化,可根据不同食材来选择代替。
粽叶包裹的,不仅是食材,更是一方水土的性情。永嘉的质朴、泰顺的野趣、仙溪的巧思、市井的浓油赤酱,共同构成了温州端午的味觉地图。这个端午,不妨循着粽香,找回那份沉淀在时光里的温州味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