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衢江推广稻鸭共育

管住虫害 种出好谷 生出好蛋

字体:
—2025—
06/05
07:33:09
2025-06-05 07:33:0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于山 见习记者 汪文羽 通讯员 吕涵

  浙江在线6月5日讯(记者 于山 见习记者 汪文羽 通讯员 吕涵)风吹稻浪,田里传来“嘎嘎”声一片。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的水稻种植大户朱小勇一大早赶到田边,鸭群早已穿梭在水稻田里。稻渔综合种养是后溪镇共富工坊的特色产业,但朱小勇换了思路,将约3000只鸭子圈养在150亩水稻田里,解决田里的福寿螺问题,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虫害,提高大米的品质,增加鸭子、鸭蛋等收益,实现绿色防控与减本增收两促进、两不误。

  沿路望去,一边是常规稻田,稻叶青青,但有些稻秆根部却粘着粉红色的福寿螺的卵。一路之隔,是朱小勇的稻鸭田,却几乎看不到福寿螺的踪影。稻田中央的鸭子悠然游走,不时用鸭喙叼起一颗小螺昂首吞下。

  福寿螺是入侵物种,繁殖迅速,对水稻生长破坏也较大。“在稻苗生育期,福寿螺会吃水稻幼苗。”同行的衢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贾朗说。他从手机中点开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稻苗已经被啃食殆尽。“插秧后能否消灭福寿螺是第一道考验,我们种双季稻,一年要灭两次螺。”朱小勇说。

  朱小勇承包了1000多亩水稻,去年,他在50亩水稻田中试验稻鸭共育防控,养了鸭子500多只,防治福寿螺的效果立竿见影。贾朗非常关注稻鸭共育的灭螺效果,去年,他们在稻鸭试验田和普通田各选了5个1平方米的样本方框用于比对。在收割前,稻鸭田的方框里,平均福寿螺的密度是1.6只/平方米,常规稻田方框里,平均密度达到32.2只/平方米。

  走在稻鸭田间,田垄里杂草都很少。“鸭子喜食幼螺、虫卵,还顺带吃了杂草。”朱小勇说,鸭子还消灭了稻飞虱,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也能清理杂草,且几乎不吃新鲜的稻谷。

  “这些虫害会造成水稻减产,严重的还会绝收,正常一季喷3次农药,田里养鸭子后,现在一季只用喷1次农药。”朱小勇算了一笔账,不仅节省了农药,鸭粪肥田,稻米质量也得到提升。“普通米一斤卖2元多,稻鸭田里的绿色大米,可以卖4元多,去年还不够卖,今年就扩大了种植面积。”

  稻田鸭也是行俏货,一只能卖到128元,吃螺的鸭子下的蛋也更受欢迎。朱小勇说,每块稻田边都配上鸭棚和池塘,有意识地培养鸭子回棚的习惯,方便抓鸭和捡蛋。

  今年,衢江区稻鸭共育绿色高效防控稻田虫草螺技术还入选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项目,衢江区在杜泽镇、云溪乡等4个乡镇新建稻鸭共育示范基地,重点打造300余亩核心示范片区,并在部分基地配套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程可视化追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稻鸭;稻田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