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1日讯(记者 张熙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地各单位坚持全面深入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并针对查摆问题开展清单式推进、对账式销号,以严实举措精准整改,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行动清单”。聚焦主题,务求实效,各地坚持在“改”中转作风,推动问题实实在在解决,促进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在真查实改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您之前来窗口反映的企业考勤系统损坏问题,是否已经顺利解决?”“很快解决了,非常满意!”日前,杭州某公司的实名制考勤系统损坏,导致工人无法进场施工,耽误工程进度。该公司项目负责人焦急地赶到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兜底服务窗口专员根据其提供的系统名称,找到了对应管理部门住建局,进而联系上技术人员,不到一小时便排除故障。
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企业的心头大事。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杭州市针对潜存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于企业反映的“办不成”“很难办”现象,杭州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深化探索企业“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主动查找为企办事中的堵点、盲点,通过全量归集问题、分类施策破难、增值牵引提质,以干部作风之变推动营商环境之优。
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整治目标,各地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深入推进问题查摆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宁波市率先探索设立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深入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通过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纪检监察、信访反映等途径,推动涉企投诉向“一站解题”转变。出台规范涉企“查冻扣”协作意见,构建快速响应机制,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今年以来,宁波市累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7亿元。
瑞安市动真碰硬整治“懒、散、慢、推、脱、贪”六大问题,坚持工作载体化、载体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深化“六问六治”作风效能建设提升行动。深挖根源找准症结,以“清风六问”窗口助企服务,梳理研判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列出相关涉企责任单位,督促相关单位将问题纳入整治。
衢州市柯城区直击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预付难、结算流程繁、窗口排队久等问题,成立改革专项工作小组,以柯城区人民医院为试点,率先推行“住院信用付”服务。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改革常态长效。
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让群众对作风建设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涵养新时代党员干部优良作风。针对婚丧喜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台州市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查摆问题,从严纠治、予以规范,带头承诺践诺、带头宣传教育、带头执行监督。此外,市级层面严格制定落实规范性标准和约束性措施,严禁违规吃喝和收受礼品礼金,带头推行移风易俗。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重要基础。制度体系越严密,家风建设越严实。台州市椒江区通过出台清廉家庭建设方案,引导各单位制定相关措施,让家风建设成为促进干部作风提升的“常态动作”。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开展“清亲一家”系列活动247次,党员、干部及家属违纪违法情况显著改善。
破解“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举措。金华市持续完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将基层党建、选人用人、党风廉政、经济事项、高质量发展等5个方面纳入交接范围,科学设置“五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前后任责任边界,构建“履新不断档、工作不换挡”的机制,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生态。目前,全市离任交接单位均实现程序零差错、交接零延时、事项零遗漏。
检验学习教育成果成效,归根到底要看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一段时间以来,我省各地各单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决心狠抓问题整改,力度不松、劲头不减,真正解决了一批影响民生、阻碍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