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如何赋能“终身学习”新命题
“寒雪老师,狐狸为什么总在童话里当反派?”一个三年级的男孩正对着屏幕里的“老师”提问。“这个问题真棒!”温润的女声回应,“让我们从《伊索寓言》和《聊斋志异》里找答案好吗?你看,同样是狐狸,不同故事里它们可完全不一样呢……”
这是浙江省科协“走读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的现场,“寒雪老师”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硅基老师”。7月24日下午,一群对未来教育充满好奇的亲子家庭走进了智能精准学,没有黑板粉笔,这里只有跳动的数据流正重新定义“传道授业”。
从“因材施教”到“AI解构教育”
走进智能精准学的大门,先看到一句话:“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因材施教”更多停留在了理想层面。这场“走进”活动的一开始,智能精准学CTO李贵宾就跟大家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我们曾走访过河南的一所中学,一个班有109个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老师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AI技术的出现,正让这个千年教育理想逐步照进现实。“从前可能要花费几天才能掌握的知识,现在通过AI,几小时内就能掌握关键点。”李贵宾解释道:“从前,我们去图书馆找知识;后来我们用百度搜索知识;现在,AI可以在几分钟内系统化地把知识整合起来,甚至能根据你的理解水平,生成适合你的学习路径。”
AI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用规模化的方式提供几乎零边际成本的智力供给,以此来满足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教育公平的曙光。
“传统教学,如同雾中寻路。”李贵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点燃了现场公众的共鸣,“而AI,给了我们认知的显微镜。”他现场演示了智能精准学的多模态感知系统:当孩子皱眉停顿超过3秒,系统自动标记“潜在认知冲突”;当语音应答出现逻辑跳跃,算法即时回溯知识链条的缺口。
“AI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帮助教师看清过去看不见的东西。”李贵宾说,“它让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洞察’。”大家频频点头,一位母亲低声感叹:“原来AI不只是教孩子知识,还能‘读懂’孩子的困惑。”
当好孩子的“架构师”是重要课题
AI时代,孩子们应该如何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金钥匙”?
“AI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个能够理解每个学生独特需求的学习伙伴。”李贵宾分享了一个观点,AI能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激发探索欲望,甚至在孩子遇到瓶颈时给予情感上的鼓励。
这也宽慰了许多家长对“AI育儿”的焦虑。AI不是替代父母,而是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助力。“在这个时代,家长的角色也在变化。”李贵宾说,“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孩子的‘架构师’——引导孩子如何与AI协作,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随后的深度互动问答环节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问:“AI老师真的能像真人老师一样了解我吗?”“如果我对某个科目不感兴趣,AI老师会怎么帮助我?”李贵宾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分享了他的科研故事和心路历程,鼓励青少年勇敢追求科技梦想。
最令人期待的产品体验环节终于到来。家长和孩子们围坐在展示区,亲身试用了搭载寒雪老师的AI家教机。通过全语音交互,寒雪老师不仅能根据孩子的回答实时调整教学内容,还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设计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满场笑声中,仿佛看见2000年前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哲思,正被硅基智慧赋予新的生命形态。
AI不仅是工具,还是团队的“员工”
“我们重生于AI时代,从创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团队就不是在搭建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而是在构建一个由Agent驱动的智能团队。”李贵宾提到了公司的硅基员工,这些“Agent”,即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是团队中真正的“员工”。“面试官、短视频创意、直播间场控……甚至对外合作,也由AI来完成产品介绍和初步对接。”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那些若有所思的大人和孩子:“人的成长是以‘月’为单位的,而Agent的每一次迭代,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改个提示词、调个流程、用Cursor改点代码、跑个测试集,就能完成一轮升级。谁都不依赖,一个人就能搞定。”
“我们相信,AI Native的组织,才是未来十年最具爆发力的新型公司形态。”在这个新世界里,人类与AI是伙伴、协作者,甚至是彼此启发的共创者。正如李贵宾所强调的:“AI不是替代,而是放大。它放大了每一个创造者的能量,也放大了整个组织的边界。”
在孔子的时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师徒之间的传承。今天,AI正让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洞察”,从“资源稀缺”走向“能力普惠”。当AI与教育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标准化的课程模块,而是一个个被尊重、被理解、被激发的个体灵魂。这,或许正是2000年前那位在洙泗讲学的圣人所梦想却未能实现的理想。
关于走读新质生产力
浙江省科协和都市快报共同打造“走读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架起公众与科学前沿的桥梁。其中“走进”系列活动带领公众走进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端实验室以及各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学家们生动的讲述和参与者们的亲身体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2025年,“走进”系列活动迎来了全面升级,持续带领公众“走进前沿实验室”和“走进人工智能”,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之旅。除了已经深入海洋二所揭开深蓝奥秘之外,还将带大家走进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浙大科创等科研殿堂的前沿实验室。同时,聚焦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活动将带领公众走进由“杭州六小龙”领衔的新兴科技企业,近距离接触不同领域内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亲身感受科技如何重塑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