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中的蔡美凤
蔡美凤和九安义警队队员
在九堡街道,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叫作九安义警队。义警队中有一支阳光分队,阳光分队13名成员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中好几位已年过七旬,却依然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一颗热忱的助人之心,默默守护着邻里的平安。61岁的蔡美凤,便是其中的一员,也是阳光分队的领队长。
每周二清晨的九堡客运中心站,蔡美凤已经系好绿色的义警袖章,手里攥着一沓反诈宣传单,准备挨家挨户发放。这位退休后加入九安义警的普通老人,用日复一日的脚步,在社区的街巷里踩出了一串温暖的印记。从普通队员到领队长,她的事迹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藏在日常里的认真与热忱。
一次偶然的报名,她成为了九安义警的一员
2021年,片区民警在房东群里发出九安义警的招募消息,来自九堡社区的蔡美凤几乎立刻就报了名。“社区里的事,能帮就帮一把,反正退休了也有空。”她没多想什么特别的意义,只觉得是件该做的事。
这份“没多想”的决定,让她的退休生活有了新重心。成为阳光分队领队长后,琐碎的责任落了下来。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看队员们的消息:“谁今天有空参加巡逻”“谁临时有事来不了”,她都一一记在心上,再把反诈宣传、安全巡逻的任务妥当地分到每个人头上。
白天的时光,蔡美凤多半耗在市场和商铺里。“王老板,最近有新的诈骗套路,陌生电话别轻信啊。”“小姑娘,手机里的链接别乱点,钱袋子得看好。”这些话,她一天能重复几十遍。遇到不爱听的商户,她也不恼,笑着把传单往对方手里塞:“看看总没坏处,就当给您提个醒。”
到了晚上,她又和队员们穿上反光背心,沿着九堡街道新开的夜市巡查商铺、分发传单。沿着社区小路慢慢走时,会留意哪家窗户没关严,哪家电瓶车忘了拔钥匙,碰见晚归的居民,还会顺口说句“路上当心”。
有过委屈与惊险,更收获了温暖与意义
“成为一名志愿义警后,要说从没委屈过,是假的。”蔡美凤说,刚开始巡逻时,总有人在背后嘀咕:“这么大岁数还折腾,肯定是拿了好处。”家里人也劝过:“在家歇歇多好,大晚上出去多危险。”蔡美凤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却没多说什么,第二天依旧准时出现在集合点。“做好事嘛,哪能怕人说。”
她在巡逻时也遇过让人捏把汗的事。有次在一个转弯处,突然看到外卖小哥被车撞倒在地,她和队员赶紧跑过去,一边拦住来往车辆防止二次伤害,一边蹲下来问小哥哪里疼,手忙脚乱地打了120。“当时手心全是汗,就怕耽误了。”直到救护车赶来,她才松了口气。
但更多时候,是温暖在悄悄发芽。有回小区老人走丢了,义警群里一发消息,队员们立马放下手里的事,有的在小区里寻找,有的去周边打听,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老人。看着老人家属红着眼圈道谢,蔡美凤真切觉得,“周边居民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如今,蔡美凤读初一的孙女也常常跟着她参加义警活动。小姑娘会学着奶奶的样子递反诈传单,会在巡逻时提醒路人“慢点走”。蔡美凤知道,自己脚下的路还长。或许她做的事微不足道,但当越来越多双手接过这份接力棒,当“帮助他人”从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一群人的习惯,这份平凡的温暖,终会照亮越来越多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堡,像蔡美凤这样的老年义警已经成为社区治安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熟悉辖区的每一条路、每一户人家,用不厌其烦的耐心开展反诈宣传,用丈量街巷的脚步排查安全隐患,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守护邻里平安。他们或许做着看似平凡的事,但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坚守,织就了社区的安全网,让九堡的街巷更安心、更温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