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村全景。记者 汪驰超 摄
提到“晒太阳”,你可能想到的是暖融融的日光浴,但在萧山梅林村,“晒太阳”可是能生金的本事——通过光伏板捕捉阳光、转化电能,不仅点亮了村民的日常,每个月还能多200元的收入,更让低碳理念融进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8月4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记者们来到萧山东部的梅林村,该村村域面积1.88平方公里,是个典型的沙地平原村庄。如今,这个小村庄正以光伏发电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低碳乡村”,日子过得愈发有活力。
梅林村美好生活中心。记者 汪驰超 摄
村里的屋顶成了“发电站”。美好生活中心是近零碳建筑,屋顶搭载“光伏+储能”系统,融合屋顶风格布局258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配置了50千瓦储能。年发电量超16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吨,可以确保照明用电。
梅林村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记者 汪驰超 摄
村民出行也享受到了“阳光福利”。村里建成全区首个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设有16个充电桩。在光伏+储能的配合下,充电成本从1.2元/度降到0.9元/度,清洁能源走进更多家庭,开新能源车的村民心里更踏实了。
梅林乡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记者 汪驰超 摄
据了解,截至目前,梅林村总减排量已经超过600吨,基于中国林业通用标准等效植树3.2万棵。
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表示,村里有六十户安装了光伏板,除了日常用电以外,多余的电会自动卖给国网,平均每户每月增收200元左右。“就像老百姓说的,‘阳光落在了屋子里,也落在了我们的口袋’。”
梅林村内景色。记者 汪驰超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