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记者 李攀)本人从未签过保单,个人医保账户却在三年间悄无声息地被划走300元,用于支付一款名为“南太湖健康保”的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保费。日前,湖州市民周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了他遭遇的“被保险”事件。
今年6月初,周先生通过“浙里办”App查询医保账户余额,点开今年医保支出清单,其中一笔100元的支出明细引起了他的警觉。清单显示,这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不仅如此,他惊讶地发现,2023年至2025年,每年都有这样一笔100元的保费支出,金额累计300元。他马上向政务热线反映,才得知自己被参保了“南太湖健康保”。“可我根本没买过这种保险,家人也没替我办过。因为我没有开启医保账户金额变动提醒,所以此前一直不知道被扣款。”周先生认为,虽然保费不多,但个人信息和医保账户安全问题让他十分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周先生的遭遇不是孤例。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就看到有20多名市民发帖,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参保“南太湖健康保”,涉及湖州市吴兴区、德清县、长兴县等地。其中一名市民提供的医保账户支出清单显示,她的医保账户在2023年至2024年共被扣除200元,今年经过投诉才得以退保。
公开资料显示,“南太湖健康保”是2021年在湖州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指导支持下推出的一款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外的医疗保障,侧重于保大病、保重疾。保费按年缴纳,成年人每年100元,参保人可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联以及医保账户结余资金等方式支付。湖州市医保局官网公布,2024年全市投保人数为204.13万人。
在“南太湖健康保”推出当年,湖州市医保、财政、银保监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政府引导支持,群众自愿参保。
那么,周先生等参保人为什么对参保毫不知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周先生的参保地在南太湖新区,承保方为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吴兴支公司。面对记者询问,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和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都表示,查证投保细节比较难,周先生可能是自愿投保并开通了自动续费,但因时间久远自己忘了。
对此说法,周先生并不认可。他向记者演示“南太湖健康保”在微信小程序上的投保流程:需完整阅读参保须知、理赔须知等条款,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前后需完成近10个步骤,“操作这么复杂,我不会毫无印象。”
于是,记者将情况反映至湖州市医保局,终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湖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周先生就已参保“南太湖健康保”,为其投保并代缴保费的是周先生当时就职的企业。“南太湖健康保”上线初期,有的地方和保险公司推动一些用人单位统一出资购买保险,在未告知本人的情况下,为其员工参保并开通自动缴费功能。2023年随着政策调整,“南太湖健康保”不再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动,这些用人单位随之停止代缴保费,参保人的保费缴纳通道被自动切换至个人医保账户。该负责人坦言,这其中既有地方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的工作瑕疵,也有“南太湖健康保”业务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晗宇告诉记者,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商业保险遵循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完全自愿订立保险合同。违背自愿原则,投保人可依法主张合同无效或要求解除合同。
“目前,我们已将相关情况告知银保监部门,对参保人员进行整体排摸,了解非自愿投保具体人数,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整改。”湖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