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我省虚拟电厂从试验示范迈向规模应用

看不见的电厂,浙江批量打造

字体:
—2025—
08/07
07:30:25
2025-08-07 07:30:2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张悦 陈昱豪 吕瑞扬

  浙江在线8月7日讯(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张悦 陈昱豪 吕瑞扬)夏季用电量上升,“看不见的电厂”派上用场。

  近期,浙江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19家虚拟电厂参与其中。它们的背后是265家二级用户——充电桩、储能、分布式电源、景观照明等零散的发用电资源,通过统一调度,多放电、少用电,就如同无形的电厂。

  去年7月,浙江搭建省内首个虚拟电厂管理平台1.0版;今年7月,虚拟电厂首次参与市场化响应,这标志着浙江虚拟电厂迎来多元稳定的盈利模式,一个新产业正在成形。

  发挥什么作用

  电力市场为何需要虚拟电厂?事实上,本次电力响应实现的最大调节负荷为29万千瓦,约等于一台小型火电机组的发电水平。在夏季全省过亿千瓦的用电负荷中,微乎其微。

  但调节资源,有其关键作用。由于电力很难大规模储存,必须每分每秒确保发用电相匹配,而在夏季用电高峰季,有时会出现全社会集中用电的“尖峰时刻”。为了全年里的这几十个小时,新建燃煤电厂、发贵价气电,代价不小。

  如果在“尖峰时刻”,有一批发用电主体能精准响应,配合多放电、少用电,实现一定程度的“削峰”,其他用电主体为调节资源付费,这是更具经济性的办法。

  早在2020年,浙江就启动了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试点,虚拟电厂市场化交易初步萌生。随着电力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又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

  截至去年底,浙江虚拟电厂1.0已接入各类资源达280万千瓦,累计交易次数削峰46天、填谷23天,交易电量1355.36万度,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

  如何参与响应

  当前,虚拟电厂如何参与电力响应?两种方式:约定型和市场型。两者的启动门槛不同,互为补充。

  全省的调节需求在300万至600万千瓦之间时,将启动约定型需求响应——由省电力公司发出负荷调控需求,邀请虚拟电厂参与调控,根据约定的价格给予补贴。

  在调节需求为50万至200万千瓦之间时,将启动市场型电力响应——由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需求,在规定时段组织交易,虚拟电厂通过响应获取收益,价格随行就市。

  今年夏季,浙江首次开启市场化响应,首场设置在7月8日16:00至18:00,每半小时为一个交易时段,每个时段的需求容量为50万千瓦。

  “这是我们首次参与市场化电力响应,共响应3.46万度电量,获取超过2.7万元的收益。”潮流科技虚拟电厂负责人梁兴表示。“我们在虚拟电厂运营商的组织下,提前调整今夏生产排班,不仅不影响订单交付,还享受到市场化响应的补贴。”丽水誉鑫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小航说。

  约定型向市场型转变,打通了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电力市场、获取收益的通道。预计8月气温继续上升,市场化响应还将提高交易频次。

  入市怎么管

  进入市场前,产品必须统一标准,才好评估定价。“以往,虚拟电厂运营商自行申报调节能力,没有验证环节,存在能力虚高、时效不足的问题,不利于精准调度和利益分配。”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迎峰度夏前,省能源局指导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制定印发了《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国首创虚拟电厂全流程管理规范,特别创新了动态能力认证机制和等级评定机制。

  能力认证,就是明确虚拟电厂能实现多大幅度的调节。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虚拟电厂,可以通过算法处理历史数据,得出理论调节数值,也就是大数据认证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虚拟电厂,则必须以实测认证方式为准。

  等级评定,就是给参与市场的虚拟电厂核发“资格证”。经过综合评估,虚拟电厂划分出A+至D的五档评级,按月核发和更新数字证书;对连续六个月等级评定为D档的虚拟电厂限期整改,没有按期完成整改的将被强制退出。

  截至7月31日,国网浙江电力已完成虚拟电厂联调测试44家,注册建档运营商35家,共计聚合二级用户3626户。全流程管理,是为了激励虚拟电厂活起来、用起来,构建良性的产业和市场生态。

  收益怎么样

  调节资源,更值钱了。

  市场化响应形成的市场价格,遵循“边际出清”原则。“虚拟电厂运营商各自报价后,按照全省所需的总量,价格从低到高取足,以划入其中的最高价为市场出清价格。”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副主任何阳解释。

  在7月8日的市场化响应中,全省有效响应电量为34.8万度,总响应收益26.77万元,每度电收益达0.77元。

  与此同时,参与需求响应的收益也更加可期。根据《2025年浙江省迎峰度夏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日前削峰约定型需求响应的补贴,从单一的电量补贴变为“容量补贴+电量补贴”。

  各地也配套了补贴政策。在衢州,对注册地在衢的虚拟电厂运营商或其接入的用户,在享受省级需求响应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市级固定补贴3元/度。在宁波,针对在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注册,并纳入宁波负荷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的虚拟电厂运营商,于规定时段内参与宁波区域调峰,根据实际响应电量给予补贴。

  “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发力下,浙江虚拟电厂正从试验示范迈向规模应用。”国网浙江电力营销部副主任王辉东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用电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