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1日讯(记者 周杭琪)“以前裤脚长了只能将就着穿,雨伞坏了就扔,想修都找不到地方。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太方便了。”日前,在舟山新城“新小匠”便民服务集市上,40多个“小修小补”便民摊位一字排开。市民顾银芳站在裁缝摊前,不到十分钟,过长的裤脚就被师傅缝得平平整整。
当前,舟山正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如何让修鞋、修家电、配钥匙这类“小修小补”服务提档升级,成为平衡城市面子与民生里子的关键一环。
今年以来,舟山市文明办巧妙盘活13个文明实践阵地,将它们打造成固定的便民服务点。裁缝、修锁匠、修伞师傅如今带着针线、扳手、砂轮等工具定时“坐班”,拥有了安稳的“集体户口”。不仅如此,“新小匠”“定小匠”等主题便民集市也定期开张,修拉链、配钥匙、补锅底等五花八门的公益服务,将“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舟山;便民服务责任编辑:叶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