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中,西湖一直有一股潺潺清水流入,这使得西湖能保持它那份优美动人。清水是从哪来的?原来,有一群西湖引水人,他们迎热而上,高温中奋战在一线岗位上。
潘启明是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引配水中心负责人,今年已经是他在单位工作的第10个年头了。在连续35℃以上的高温下,他带着西湖引水人坚守岗位,确保引水预处理设备每天24小时安全稳定运转,让西湖引水预处理场清澈的出水流入西湖。
一大早,潘启明就穿梭在引水预处理场各个地方,巡查水处理、降氮、脱水干化等设备、电气等运行情况,检查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是否合格。如果发现问题,马上安排检修排查,及时做出调整方案,消除隐患。
夏季是“海瓜子”的繁殖季节,从钱塘江引入的原水中带有很多“海瓜子”。预处理场沉淀池进水口拦网内会拦截这些“海瓜子”和其他垃圾,清理它们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为此,潘启明和各区域的工人们,每天都要动手清理这些垃圾,保障进水口的顺利作业。这么热的天,往往清理到一半,大家脸上就全是汗。强烈的光照,让沉淀池里的藻类也进入了繁殖旺季,藻类在光合作用下形成一个个藻团,每天打捞藻团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很考验耐心与体力。往往隔几个小时,潘启明就要去预处理场巡查一遍,看看出水水质情况,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一天下来,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结起了一层薄盐霜。
西湖引水预处理场是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暑假,这座“魔法水工厂”就要迎来全国各地的学生参观研学,截至7月底,今年预处理场已接待研学参观活动16批次,总计约400人次。每次有学生到访时,潘启明就化身为一名“老师”,带着学生们参观、讲解西湖水处理的各种奥妙,也给师生家长们宣传保护西湖和水治理方面的理念知识。
高温酷暑依旧,正是这群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西湖引水人默默坚守,才有了一湖碧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