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浙南群山环抱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丽水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正上演一场由“净厨行动”带动的共富行动。这个曾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古村落,通过食品安全治理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书写了“农遗活态传承、乡村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本。
“田鱼肥、稻米香,可乡亲们的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回忆起以前的困境,农家乐老板麻海斌记忆犹新。尽管拥有“青田田鱼”国家地理标志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光环,但粗放的经营模式让龙现村陷入“游客来了留不住、农产品卖了不值钱”的窘境。如何把“农遗”的招牌变成乡亲们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了一直困扰大家的一道难题。
转机始于一心建设家乡的吴立群回村当选村支书,他的第一把火就烧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就是我们的脸面。”吴立群带领村民清垃圾、改民宿、修公厕,硬是将“脏乱差”的旧村落变成了“一步一景”的网红村。
游客多了,新问题却浮现:餐饮卫生参差不齐,回头客寥寥。“要让客人吃得放心,就得把厨房晒在阳光下。”村委会副主任吴勇强的倡议得到响应。
自2025年4月开始,青田县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化身龙现村“新村民”,沉下身子,较真碰硬,开展“净厨行动”。他们将“五净”标准(即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食材净、人员净)纳入《美食村约》,并召开“净厨行动”宣传动员会,通过发布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发放行动指南、逐条解说等方式,确保全村餐饮单位培训到位。同时,制定乡镇月督查、村里周巡查、商户日日查“三查”机制,帮扶餐饮商户建立“净厨行动”“三清”管理体系,结合“三查”结果及消费投诉等情况,用“五净”标准对美食村商户开展星级评价。此外,确定每月10日为“搬家式大扫除日”,每季首周为“四害防护周”,同步配齐工用具、特色标识工装工帽,导入色标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等,让“五净三清”标准在村里扎下了根。
当乡村淳朴的“烟火气”遇上现代食品安全的“铁律”,一场蜕变悄然发生。如今,“五净”在龙现村已是农家乐的标配。“现在我们的后厨比客厅还干净。”民宿主吴大姐笑着说。
有了干净、整洁、有序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就有了产业+融合的底气。青田县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产研学”一体的项目,让产业与文化教育深度交融。开犁节、丰收节等农事活动带动“稻鱼之恋”品牌出圈,游客如潮。
“守住‘农遗’魂,用好‘净厨’招,土灶台也能烧出‘共富宴’。”吴立群望着在稻田中欢腾的游客感慨道。如今,这个小山村,以安全消费为理念,通过一场“净厨”行动作为舌尖革命,成为全国“‘农遗’保护促共富”的标杆,其经验正在浙南百余个村落复制推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