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包游区”是怎么游出来的

字体:
—2025—
11/16
11:29:01
2025-11-16 11:29:01 来源:浙江宣传

  这几日,第十五届全运会游泳赛事激战正酣,浙江泳军延续强势表现,展现“梦之队”的深厚底蕴。在业界,“中国游泳看浙江”的说法早已广为流传。不过,现在网友们更乐意用“包游区”这个谐音梗来形容浙江游泳的“江湖地位”。

  浙江“包游区”,盛产游泳冠军,从罗雪娟雅典奥运会夺冠,到孙杨、叶诗文、汪顺、徐嘉余的相继崛起,再到潘展乐、余依婷、费立纬等小将的传承接力,浙江游泳队至今共诞生6位奥运冠军,先后夺得9枚奥运金牌。

  不禁要问,“包游区”是怎么游出来的?

  一、赛道里的每一秒,都是无数个日夜的沉浮

  游泳比赛竞争异常激烈,差距常常只在零点零几秒。此次全运会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尽管浙江队夺冠,但与亚军的差距不到半秒。赛后采访时,“五朝元老”汪顺不禁感慨,这枚金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比赛仍要脚踏实地“一枪一枪游”

  的确,对浙江队来说,“包游区”不仅是网友给的面子,更是日复一日艰苦训练,赛场上全神贯注、全力拼搏赢来的里子。每一次比赛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枚奖牌背后都凝结着运动员们超出常人的汗水,饱含着教练员们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的智慧与心血。

  去年巴黎奥运会上,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金,被认为是天才“横空出世”。在教练看来,潘展乐通过职业训练的努力,专注地去琢磨训练的细节、技术等,成就更多是靠后天努力。正如潘展乐自己所说的那样,“最怕的惩罚就是不能下水”。所以训练时,他总是一门心思,把每次出发、每次转身,练得更快、更稳,以争取毫厘的突破。

图片

2024年7月31日,中国选手潘展乐(右二)在巴黎奥运会游泳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率先触线 图源:新华社

  二、传奇非朝夕可成,梦想在这里一直延续

  “包游区”这份长久的传奇,不是个别英雄的独角戏,而是一场跨越青春、交织梦想的接力。

  今年,浙江泳军出征全运会前,拍过一张“全家福”,139位成员中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则是34岁的孙杨。当老将时隔六年重返大赛,看着12岁的金珝诺跳跃入水,梦想在这一刻完成了传承与接力。

  很多人不知道,曾经的浙江游泳队,没有一个恒温游泳馆,冬日里需要四处“游击训练”。直到1980年,在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浙江队拥有了第一个温水池。如今,浙江全省游泳业余训练规模达到1.8万人,常年坚持训练的超过7000人。几十年来,浙江游泳人的刻苦精神、追梦状态,从运动员到教练,代代传承。

  在浙江泳队,许多教练员都是从运动员转型而来,他们将赛场实战经验转化为针对性教法,悉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比如,孙杨、潘展乐的教练郑坤良,就曾是全运会游泳接力赛的冠军

  “包游区”离不开明星教练的加持,更少不了基层教练员夯实根基。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海选”好苗子,为小队员们打好“长距离、低强度”的体能储备基础,再利用成熟青训选拔体系持续向上输送“潜力股”,“包游区”才能不断涌现出游泳人才。

图片

11月1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男子100米仰泳决赛举行。浙江队选手徐嘉余获得冠军 图源:新华社

  三、为每一块奖牌自豪,也为每一分拼搏喝彩

  今年夏天,“浙BA”如火如荼时,就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提议,不如再办一场“浙里游”。简单一句话,道出了浙江人对游泳最纯粹的期待与热爱。

  泳道上,浙江选手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赛场上的观众、电视机前的每个人都为运动员鼓劲撑腰、呐喊自豪。还记得潘展乐以“九冠王”的姿态炸穿泳池,直播弹幕里刷满了“浙里飞鱼YYDS”。另一边,34岁的孙杨拼到眼眶通红,仅以0.1秒险进决赛时,粉丝们同样热泪盈眶,喊出“游得动就陪你”“你是传奇”的心声。

  在浙江,我们为冠军高歌,也为每一份坚持和拼搏动容。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浙江队以0.1秒之差摘银。网友虽然遗憾,但更多的是心疼和理解,多线作战、跨项目参赛,余依婷和队友依旧收获满屏爱心。

  在“包游区”,对游泳的热爱是纯粹的,选手们不必成为“无敌”的存在,哪怕输过、累过、哭过,拼尽全力的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喝彩。

图片

 11月1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举行,浙江队选手余依婷获得亚军 图源:新华社

  四、泳道的起点,就在家门口

  都说浙江是“六点水”省份,纵横交错的水系,滋养出浙江人的“善水”基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为防备地处今浙江的越国偷袭,特号召全民学游泳。南宋《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弄潮儿们“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的风姿。

  “包游区”不是一日建成的,在浙江全民健身体系中,游泳是重要一环。截至2024年底,浙江拥有游泳场地3390个,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包游区”的家人们随时能享受亲水之乐,像温州鹿城区等地更是建成了“15分钟游泳健身圈”,嘉兴海宁则深入开展少儿习泳计划,让孩子们从小就掌握游泳技能。

  如今,浙江家门口的游泳赛事也越办越红火,不同水平的游泳爱好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比如“横渡钱塘江”活动,今年报名人数首破万人,最终3527名选手成功横渡1.3公里的江面;温州的横渡瓯江活动已连续举办43届,今年1月有222名冬泳爱好者冒着严寒挑战横渡江域

  有人说,在浙江,没有一只旱鸭子,如果有,那一定是没赶上体育中考游泳改革。可以想见,在处处有泳池、日日可游泳的“包游区”,游泳“梦之队”未来的群众基础将更加深厚

图片

8月3日上午,2025横渡钱塘江活动暨钱塘江公开水域挑战赛在杭州钱塘江(奥体中心码头至城市阳台段)开赛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五、为家乡拼搏,更为祖国奋斗

  竞技体育,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浙江“包游区”也并非次次“包赢”,但浙江游泳健儿的每一次下水都是全力以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有人问,浙江泳军为何一直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目标远大,争的不仅仅是家乡的荣誉,更是祖国的荣光。

  去年,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队夺得该项目历史首金,打破美国在该赛事上的垄断。“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他赛后的话,让无数人动容。本次全运会赛前,潘展乐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说:“作为国家游泳队的运动员,我一直记得‘先为国,再为家’。”

  “包游区”的使命不仅是自己游得更快,更是要带领中国游泳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正因有这样的家国情怀,一批批浙江健儿才能在寒来暑往中坚持,在反复打磨中精进,为中国带来了一次次骄傲,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次次感动。

  这种信念,也深植在浙江广大游泳教练员心中,他们以坚守诠释热爱,为浙江队,同时也为国家队输送了一批批人才。比如,郑坤良两年多的奥运备战期内,在家待了不到20天。他说:“运动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冠军的星光,或许会随时间流逝而渐渐黯淡,但那不屈的体育精神之火,将永远燃烧,那扛起大旗、为国争光的目标使命,将永不褪色。浪花翻滚,一起期待“包游区”游出来的下一个冠军,一起期待“包游区”的体育健儿在3年后的洛杉矶创造奇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