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喧嚣渐远,乡村的清晨总带着别样的宁静,鸟啼声里,一群特别客人造访了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并在此留下无数笔墨丹青。
8月22日,一场以“清风入墨·荷韵丹青”为主题乡村雅集在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拉开帷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美协会员罗小安率先展纸、挥毫泼墨,专注创作丈八尺巨幅作品,大椽落下,墨色浓淡间,夏日荷塘的生机跃然纸上,亦听取周边村民“哇”声一片。他谈到,谢径安之行给他带来诸多灵感,“大写意花鸟”虽是传统表达,却内蕴创新意向,他指了指宣纸上的第一点墨:“这就是我这幅画的DNA。”
图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美协会员罗小安。李艳霄 摄
中国国画研究院画家、杭州宋城画院山水创作部主任曹金成特别聚焦所见所闻,现场创作《谢径安图》,以水墨呈现谢径安全景,“在谢径安,我看到了未来乡村的样子。其实,我平时以画山水为主,今天来看,乡村题材也很值得一画。”
图为中国国画研究院画家、杭州宋城画院山水创作部主任曹金成。李艳霄 摄
湖上六十家会员马静是在场唯一女性艺术家,亦是最年轻的“90后”,提笔挥毫,清新淡雅,“我们长期在画室,能够走入谢径安,感受自然与科技的气息,很难得也很珍贵。”
图为湖上六十家会员马静。李艳霄 摄
缙云县高级人才联合会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会长、仙都中国画院院长夏伟革的桌前格外热闹,5分钟一张速写人像,栩栩如生,格外传神,引无数村民为其点赞。当翻开他随身携带的画册,无数张人像同时呈现,“笔墨当随时代”变得具象化。
图为缙云县高级人才联合会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会长、仙都中国画院院长夏伟革速写人像现场。李艳霄 摄
浙江杭州凰艺名家书画首席水山画家及顾问、中国美院竹林书画院会员郭成茵,杭州市滨江区书协名誉主席、宋城画院院长来仲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氏太极书法创始人周小国,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鉴定专家吴家真,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六和书画院副院长朱亦中,西泠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杭州分院副秘书长邱明华等名家亦纷纷提笔,各展所长,或花鸟灵动、或人物传神、或书法刚劲……笔尖流淌的是艺术之美,更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们不约而同为谢径安以科以创兴村之道点赞。邱明华谈到,当前,老百姓们物质富裕,更需要精神富裕,这也是“共富”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场,十位名家还携手共作十米长卷——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笔触之间尽显谢径安的静谧与生机。长卷气势连贯、意境深远,成为整场雅集的高光时刻。
图为名家共作十米长卷现场。李艳霄 摄
“艺术就在身边。”谢家村村民吴建凤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村民能够参与其中,“因为我们的孩子要学绘画,都要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能学,而且村民也可以学。我相信,谢径安的艺术氛围会越来越好。”
此次雅集创作丰富多样,包括巨幅荷花、谢径安主题画、花鸟山水、人物、书法及成扇等多类作品。其中,巨幅《荷花》由飞蓬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收藏;《谢径安图》赠予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并有10幅作品赠予谢径安公益基金会,基金会理事长占明刚上台接受捐赠,并为飞蓬阁艺术创始人谢哲旗授予“谢径安乡村公益之星”荣誉证书。
图为《谢径安图》赠予仪式,右为飞蓬阁艺术创始人谢哲旗。李艳霄 摄
谢哲旗是土生土长的谢家村人,常年深耕书画行业。这场文艺雅集的背后,也离不开他的积极推动。
去年,恰逢谢径安启动农创客招募,他顺势响应,将个人工作室迁回故土,决心为家乡文化发展出一份力。此后,他主动对接资源,为谢径安举办了多场书画展,并与“湖上六十家”书画社联动,促成此次雅集合作。“未来,我们会依托创作基地开设更多艺术普及课程,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艺术、感受文化熏陶。”谈及后续规划,谢哲旗语气坚定,满是对家乡文化振兴的期许。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场书画的盛会,更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浦阳镇文化站携手谢径安公益基金会,特邀浦阳镇全民艺术学堂学员、谢径安文艺志愿者同台献艺,二胡演奏、旗袍秀表演目不暇接。
图为二胡演奏。李艳霄 摄
图为旗袍秀表演。李艳霄 摄
借此雅集,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科与谢哲旗共同为“杭州湖上六十家社谢径安创作基地”揭牌,谢哲旗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加入进来,延续文化薪火,助力乡村美育。
图为“杭州湖上六十家社谢径安创作基地”揭牌。李艳霄 摄
清风入墨、荷香沁心,从农创中心的笔墨交锋,到即将落地的书画社,谢径安的文化振兴正从这场“高雅艺术进乡村”开始,慢慢扎根乡土。当夕阳为农创村镀上金边,村民们带着墨香归家,那些关于传统与热爱的种子,已悄悄播进了这片土地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