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丨龙山抗日碉堡群

字体:
—2025—
08/28
10:09:44
2025-08-28 10:09:44 来源:潮新闻 统筹 付培荣 策划 邬文敏 孔也 作者 郭海峰 贺育晨 裘晓翔

图片

龙山抗日碉堡群

  龙山抗日碉堡群始建于1934年,系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军方为防御日军沿杭州湾登陆修筑的国防工事。碉堡群分布于慈溪龙山镇伏龙山至镇海澥浦沿海地带,龙山一带现存16座。碉堡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为大型母堡,现存4座,方形带放射形枪眼孔,面积约三、四十平方米;其二为小型圆柱状子堡,现存7座,直径在两米左右,高约2.5米,带二至三个枪眼孔;其三为暗堡,现存3座,是筑在地下或山体内的方形地堡。

  龙山抗战碉堡群由国民政府军委会军政部、参谋本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导修筑,由时任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监管。

  九一八事变后,为加强浙东防务,1932年6月国民政府在宁波设立防守司令部。随着日寇侵华步伐的加快,1934年,德国军事顾问佛采尔为国民政府拟订《中国中部防御计划》,在宁波沿海构筑防御设施是计划的重要部分。1936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又制订《宁波区海防设备实施计划》,该计划以阻击在甬江两岸及长跳嘴、老鼠山一带抢滩登陆的日军为出发点而构筑永久工事,并开通公路,架设电话线。碉堡分布于龙山镇伏龙山至澥浦一线沿海地带,原为500米一堡,慈溪境内现存尚有14座。

图片

龙山抗日碉堡群之林洪母堡

  碉堡的分布自西向东摆开:西侧以北面当时临海的伏龙山为依托,在南麓沿山脚建造子堡、暗堡和母堡多座;同时沿海塘建造大量子堡;到石塘山又以山体为依托,沿北侧、东侧山脚建造子堡、暗堡和母堡多座;再向东经下朝山、乌龟山至镇海澥浦,沿海岸线和山体建造有母堡、子堡和暗堡等多座。

  龙山历史上长期处于外敌入侵的前沿地带,自明代胡宗宪、戚继光抗倭时,倭寇多次自此登陆袭扰,发生过多次抗倭战斗,也留下了大量抗倭遗迹。龙山人民自古就有抵御入侵、保境安民的忧患意识和斗争传统。龙山抗日碉堡群建造时间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充分说明当时建造碉堡的技术水平和施工工艺是比较扎实的,建筑质量比较高。

  龙山抗日碉堡群是浙东军民抗击外侮,争取民族自立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抗战军事史的重要史迹。2011年1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龙山抗战碉堡群公布为慈溪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龙山抗日碉堡群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浙江考古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抗战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