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8位,这条黄鱼是岛上送的!”傍晚,洞头鹿西岛木子里民宿店主石献珠,端着刚出锅的清蒸黄鱼走向客人,鲜香四溢。
今年暑期,鹿西岛推出“鱼众不同”赠鱼活动,8人组团上岛,就送一条一斤以上的鲜活大黄鱼。活动推出后,周末日均送出50条,目前已累计送出上千条。
近年来,洞头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不断在“吃”上做文章:渔家厨娘办村宴上门代厨、全球海鲜现捞现烹、各地风味汇聚街区、海味伴手礼琳琅满目……靠海“吃”海,有了全新打开方式,八方食客踏浪逐鲜而来。
海岛村宴
渔家厨娘巧手烹出新滋味
“羊栖菜饼配料还得调,面皮要酥、馅料要鲜,既要传统又要创新。”8月21日,在渔家厨娘“洞淘鲜”共富工坊,56岁的主理人陈爱志正反复试验新口味。陈爱志曾是省三星农家乐主厨,之前推出的羊栖菜饺子、烙饼等小吃颇受游客欢迎。如今,她正专注研发紫菜月饼新品及紫菜水晶饺等老菜新吃的菜品。
另一边,在洞头“最海鲜”集散中心渔家厨娘代加工点,57岁的吴雪飞和伙伴正忙得热火朝天,为十几桌游客烹饪海鲜美食。这个暑期,她们的代厨订单应接不暇。
如今,渔家厨娘已成为洞头文旅的一张“金名片”。这支1200多人的队伍连续举办“厝边村宴”,拓展出厨娘研学、小包团定制、上门代厨、伴手礼制作等多元业态,带动就业2500余人,个人最高年增收10多万元。
80后张萍萍是渔家厨娘队伍的年轻骨干,她运营的“鲜女有礼”“渔家厨娘”等短视频账号,在借鉴李子柒模式的同时融入海岛元素,专门推介洞头美食、民俗文化,总浏览量达百万,带动洞头海岛味小吃销售。
连日来,张萍萍正为即将在东岙顶村举行的七夕“厝边福宴”拍摄宣传视频。“洞头七夕会举行16岁成人仪式、乞巧宴等民俗活动,我们想通过视频展示宴席菜品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洞头。”她介绍道。
从自家灶台走向游客餐桌,从家庭煮妇变身网红主播——渔嫂华丽蜕变的背后,是洞头区精准回应赋闲妇女就业需求,所打出的一套“组织引领、资源嫁接、力量集成”组合拳。未来,当地还将持续打造渔家厨娘文化IP,拓宽发展路径,带领这群渔家女性用勤劳、智慧和热情,传承渔家味道,传播海岛文化,传递共富动能。
海鲜大餐
特色美食激发消费新活力
靠海“吃”海,在洞头人的餐桌上,海鲜是永远的主角。这也让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傍晚时分,双垅村海鲜大街变得熙熙攘攘。短短150米的街巷,近20家海鲜排档几乎坐满了食客。去年,这条街营收破亿元,成为洞头夜间经济的标杆。
宴遇海鲜楼老板陈继转从下午开始忙碌,直到深夜,“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各占一半,游客主要来自杭州、上海等地。上周末一天接待了几十桌,忙到脚不沾地。”
渔丰海鲜酒楼老板韩志勇经营海鲜餐厅已有十余年,在他看来,如今游客来洞头不仅是为了碧海金沙的风景,也有很多人是冲着地道的海鲜美食而来。韩志勇说,“这份独有的海味,是洞头另一张越来越响亮的名片。”
不仅本地海鲜排档火爆,来自全球的海鲜也一样风靡洞头。东沙不夜港“环球渔市”浙南首店以3000平方米规模成为旗下最大门店,可容纳560人同时就餐。“我们的经营理念是‘平价海鲜·吃遍全球’,通过原产地捕捞、源头发货,将全球28国海鲜资源搬进餐厅,并与洞头6艘海捕渔船合作,让食客以‘菜场卖价’品尝世界美味。”环球渔市餐厅经理张苏芬介绍道。
除了海鲜外,如果还想体验各地风味,东沙不夜港·青年里定能满足你。每到夜幕降临,“明洞阿姨韩式酱蟹烤肉大排档”“茶马云南料理bistro”等店铺门前,总会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前来打卡。
“在洞头吃饭居然也要排队了!”当地居民打趣道,话语中透着一份难掩的自豪。如今,洞头正以“美食+”模式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淳朴渔港风情与新潮餐饮业态深度交融,点燃了游客的消费热情。
海味手信
传统食材升级焕发新面貌
洞头拥有“中国羊栖菜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和“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三张国字号“金名片”。同时,大黄鱼入选省级山区海岛县共富农产品,海产品入选全省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如何让“两菜一鱼”等优质海产跳出传统销售模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洞头企业各显神通。
这个暑期,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鱼众不同”赠鱼活动火爆出圈。凭借这一诚意满满的引流活动和持续的品牌曝光,该公司黄鱼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三分之一。
据该公司总经理郑祥武介绍,近年来鹿西岛游客量显著攀升,为精准把握这波流量,企业顺势开发了多款黄鱼主题伴手礼,涵盖鲜黄鱼、鱼饼、烤鱼半成品等,尤其注重原料新鲜度、烹饪便利性,让游客轻松将“洞头鲜味”带回家。
“上上渔”品牌负责人郑乐宝瞄准伴手礼市场,创新推出“紫栖东来”礼盒套装,内含花水紫菜、黄鱼饼等产品。升级版礼盒又融入洞头的虎皮石头厝、渔民画等本土元素,深受游客青睐。“线上线下年销售额已超400万元。”郑乐宝介绍说。
健康轻食成为新方向。浙江喜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本地紫菜原料优势,开发即食海苔、夹心海苔、拌饭海苔、海苔卷等产品。他们还与温州大学合作研发“果蔬-海苔”粘合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出后十分热销,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市场。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则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羊栖菜岩藻多糖植物饮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药食同源功能食品。
洞头让海鲜不止于鲜,更承载文化、故事与乡愁。游客带走的不只是美味,更是海岛的记忆与情怀,从而吸引更多人前来探寻“国际生态旅游岛”的独特魅力。
记者手记
用美食IP激活文旅新动能
海风送来阵阵鲜香,漫步洞头渔村巷陌,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鲜味,更是一种深植于海洋的发展智慧,洞头文旅正在书写靠海“吃”海的全新篇章。
令人动容的,是渔嫂们绽放的新光彩。56岁的陈爱志、57岁的吴雪飞、80后的张萍萍……一位位渔嫂走出小家,在海阔天空展现才干,正是得益于洞头精准回应赋闲妇女就业需求,让1200多位渔家女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致富,这是共富最生动的实践。
令人惊喜的,是街区里沸腾的烟火气。本土排档与全球海鲜相映成趣,古早味与新潮料理同台竞技,新潮餐饮与渔港风情的深度交融,让洞头之夜愈发璀璨。
令人赞叹的,是特色伴手礼的漂亮转身。“紫气东来”礼盒将吉祥成语与本土特产巧妙结合,“果蔬-海苔”粘合技术让即食产品保持酥脆,羊栖菜植物饮品则开拓了大健康市场。这些创新让洞头“两菜一鱼”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洞头文旅有了更多的内涵。
洞头靠海“吃”海的探索说明,文旅发展既要立足本土资源,也要拥抱创新思维,两者相互融合,自然能撬动消费新活力,激发文旅新动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