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沈烨婷 拜喆喆 许钟予 通讯员 董仕渊 徐愫妍)2日,海盐相交20年的“老朋友”有了新喜事——丹佛斯第二园区在海盐望海街道投用。作为全省“千项万亿”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7亿元,将成为丹佛斯在中国最大的全球性生产基地。
来自丹麦的丹佛斯集团是该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在制冷、供热、水处理、动力系统和传动控制制造业领域世界领先。20年间,丹佛斯先后10次在海盐增资扩产,成立5家制造工厂和2个应用研发中心,种下一片“产业雨林”。去年,该集团在海盐投资的项目合计年产值近4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100多倍。
这家跨国龙头企业为何愿意持续加码海盐?“选择海盐,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区位优势,更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回忆,2005年,丹佛斯集团收购浙江海利电子科技公司,仅用3个月,海盐就完成厂房改造、环评审批等全流程服务,让丹佛斯第一次体验到当地的高效与贴心。
“招商引资,不算小账算大账。”海盐县商务局局长曹卫益分享了一个故事:2019年,丹佛斯因业务需要,想就近建设一个专业测试基地。虽然测试基地并无产出效益,但细致研判后,海盐依然爽快地出让60亩工业用地。
这一决策带来了双赢。有了测试基地助力,丹佛斯旗下的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公司、丹佛斯动力系统(浙江)公司均获评省级外资研发中心,实现研发、测试、生产一体化。当丹佛斯想要整合现有产能打造集聚性园区时,海盐得以在与许多省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企业而言,项目建设早一日完工都有意义。本次项目从开工到验收仅用385天,比业内同类项目用时缩短近半。望海街道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沈文华电脑里,存着一张关于项目通电和绿电购买的工作表,每一项任务分解到以小时计,一周工作压缩至一天内完成。
诸多创新就此诞生。比如,针对丹佛斯的节能减碳需求,海盐量身定制“绿电套餐”,依托本地核电余热特色资源供应工业蒸汽,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协调风电企业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使第二园区绿电使用率达85%,助力其通过“零碳工厂”认证。项目建设中还创新运用直流微网系统,光伏板输出的直流电能直接供给生产设备,可实现产能增加3倍而能耗不变。
“我们集团正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为中国创价值,与中国共繁荣。”丹佛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行健说。在这座新园区,丹佛斯在海盐的产能规模将提升一倍以上,并重点开发关键低碳技术,生产商用压缩机、液压泵等,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领域的脱碳转型注入动能。
缘起丹佛斯的“产业雨林”,如今已为海盐制造业带来雨林生态。海盐精准招引17家欧洲企业构建高端装备制造类产业集群,建立1200亩北欧(丹麦)工业园,近5年年均利用外资超3.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达59%。今年上半年,海盐规上外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2%,成为当地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