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山河为卷,永载英雄篇章

字体:
—2025—
09/03
07:33:08
2025-09-03 07:33:0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浙江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省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守护、抗争、保家卫国……之江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重生、蝶变、走向复兴……沿着先烈的足迹,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和平年代创造美好生活。

  山河为证,精神不朽。一处处烽火足迹,就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永远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杭州钱塘江大桥

  民族自强的例证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王柯宇“随着几声巨响,大桥第10、12、13孔一侧往南岸坠落江中,14、15孔全部坠落江中,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一段被打捞上来的十五孔钢梁。”9月2日上午,在杭州钱塘江大桥陈列馆,专职解说员魏刚向游客讲述钱塘江大桥的壮阔往事。

  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中国人自主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公铁两用特大桥,其命运与战火相连。1937年12月23日,为抵御日军南下,在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主持下,忍痛炸毁通车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1953年9月,彻底修复的钱塘江大桥重获新生,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钱江两岸的纽带作用。

  为守护历史,在钱塘江大桥西北侧,钱塘江大桥陈列馆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每年都要迎来超3万人次参观。“对杭州来说,钱塘江大桥远不止一座连通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民族自强与工程自信的例证。”魏刚说,钱塘江大桥的故事激励大家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断突破自我,向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湖州龙山烈士陵园

  守护英雄,接续传承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吴丽燕 共享联盟·德清 白羽9月2日一早,已经为18名烈士义务守陵半个多世纪的85岁退休教师蔡永法,带着接班人、32岁的退伍军人吴靖丞来到阜溪街道龙山烈士陵园内,清扫墓地、擦拭碑文、修整松柏。1945年4月3日,新四军某部在德清域内金鹅山等高地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朱明、吴忠海、陈化云、林财华等18位战士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蔡永法的父亲和乡亲们含着泪,将烈士遗体安葬在山下施宅村边的荒地中。199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直义务为烈士守墓的蔡永法精心选择了茶山岭一带建立龙山烈士陵园,作为18名烈士长眠新址。

  “守护这些烈士英雄,今后这重任就要托付给你了。”蔡永法握着吴靖丞的手,郑重嘱托。

  嘉善阻击战碉堡群

  七天七夜,血战到底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顾雨婷 通讯员 陈浩 陆园9月1日上午,嘉善县惠民街道毛家社区的七天七夜抗日阻击战纪念园中,3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这是嘉善阻击战碉堡群的一部分。”毛家社区党支部书记许良化身讲解员,诉说起80年前那段历史。

  抗战时期,“乍浦—平湖—嘉善—西塘”碉堡群修筑完成,其中嘉善境内就有碉堡316座。1937年11月8日,嘉善阻击战打响。在沪苏浙交界处长约11公里的防线上,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七昼夜。这是浙江抗战史上第一场,也是最大规模、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

  昔日壮烈的抗日战场,如今成了后辈们学习抗战历史、厚植爱国情怀的教育实践基地。

  宁波建岙村

  攻不破的堡垒村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段琼蕾 通讯员 王孝菡“抗战时期,村民钟仁美不仅将两个儿子送去参加革命,还把家变成地下联络站,冒险掩护多名地下党员,被大家亲切称为‘建岙妈妈’。”9月2日上午,在宁波海曙区建岙村的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内,76岁的讲解员、建岙村村民唐亚凤正向游客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

  建岙村地处四明山东麓狭谷,山高岙深,曾是浙东革命根据地和“三五支队”活动的核心地带,被称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村”。1940年秋,中共鄞奉县委将工作重心转向鄞西山区,许多党的干部以教师身份潜伏于建岙学校(今陈列馆)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以钟仁美为代表的“建岙妈妈”,更用生命守护地下工作者。

  如今,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凭借实景展陈、乡音党课成为大众了解建岙的窗口。当地还通过沉浸式红色话剧、红色剧本杀、村民口述集等方式,同时整合红色史迹,打造精品研学路线,已吸引超20万人次来访。

  绍兴许岙战斗展陈馆

  见证一场无畏攻坚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孙良“80年前,许岙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许岙攻坚战。”日前,在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许岙战斗展陈馆,许岙村党总支书记王金表对记者说。

  1942年,原国民党新编第30师88团团长田岫山带兵流窜至上虞许岙,修建28座大小碉堡,之后田岫山公然投敌,被日军改编为伪中警特遣部队,驻守在上虞城与许岙地区。为根除这一“毒瘤”,稳固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区党委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共同策划了讨伐田岫山的战役。

  当年6月7日,许岙攻坚战打响;9日,上虞县政府发表《为讨伐田匪告民众书》,号召全县人民紧急动员起来,齐心协力彻底消灭田岫山部;20日,田岫山率领的残余部队投降,持续了14天的许岙攻坚战取得胜利。

  如今,岭南乡依托许岙红色资源,以及覆卮山千年梯田、万年石浪、百年古村等丰富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岭南乡已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00万元。

  衢州机场

  从抗战堡垒到现代空港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赵璐洁 通讯员 商娟衢州机场始建于1933年。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杭州笕桥机场失守,衢州机场由战略后方转变为抗战前沿。1942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军詹姆斯·杜立特中校奉命率领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首次轰炸,并计划在衢州机场降落,为满足盟军重型轰炸机起降及前线作战需求,衢州机场提前展开扩建。

  翻阅衢州机场修建史,一组史料数据映入眼帘:60天,拓展出一个拥有1600米长、60米宽跑道的军用机场,能够容纳50架美国重型轰炸机起降。“这组令人震惊和振奋的史料数据背后,是衢州及周边16个县市近50万民众肩挑背扛、夜以继日奋战在机场工地上忙碌的身影。”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伟勇说。

  1991年起,衢州机场开始实行军民合用;1993年底,衢州机场开通民航业务;去年年底,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成功跻身百万级机场的行列。今年8月以来,衢州机场持续高位运行,累计运送旅客近1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4%,创下暑运历史新高。

  舟山马岙团结村

  大火烧不毁重建之志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周杭琪 共享联盟·定海 史峰 通讯员 柴莹莹现年81岁的唐国胜,一辈子住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团结村。他永远忘不了长辈告诉他的“火烧景陶”的故事(景陶为马岙旧称)。85年前,日本侵略者在这里放了一把大火,村庄由此蒙难。

  那时,马岙一带活跃着一支抗日游击队。1939年6月,日军侵占定海;1940年9月27日早晨,日军闯入景陶乡李家自然村,借口村民与抗日游击队有联系,打伤村民,纵火烧村。日本侵略者在屋内堆起柴草棉被,用喷火枪点燃,顷刻间黑烟滚滚。“大火从早上8点多烧到下午2点多,染红了半边天。”唐国胜小时从长辈口中听到了这段悲痛历史。

  如今,村里建起了休闲广场,开起了非遗工作室,年轻人在团结水库旁举办音乐节。每逢周末节假日,村里人流如织,大家都爱来这个美丽乡村转转。

  金萧抗日根据地

  “会师亭”旁蝶变新生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何贤君 共享联盟·义乌 左翠玉大陈镇大畈村位于义乌最东边,西北方紧连诸暨,东临东阳,地势高峻,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在村口,有一座“会师亭”。1943年12月18日,浙东区党委委员兼会稽地委书记杨思一、会稽地委委员蔡群帆率百余人携武器和电台,与义乌第八大队、诸义东坚勇大队汇合后,一同抵达大畈村,中共金萧地委在此诞生。抗战时期,在中共金萧地委的领导下,金萧儿女创建了30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金萧抗日根据地。

  为了纪念金萧地委在此成立,2003年3月,“会师亭”落成。如今,大陈镇还推出了浪漫八都、竹韵九都、古韵十都、龙凰古道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金萧支队浴血战斗的山林竹海,已蝶变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丽水城保卫战遗址群

  血与火照亮未来路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暴妮妮 区委报道组 王拂晓清晨的丽水市莲都区丽阳门公园,鸟语花香,薄雾弥漫,市民或漫步其中或下棋跳舞。这座以城门命名的公园,东侧便是丽水城保卫战遗址群之一——丽阳门。1944年8月,日军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盘踞在金华、武义的日军七十师团、六十师团的5个大队6000余人,在3000余名伪军配合下入侵丽水。八十八军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奉命担任丽水守城任务,全团拆除浮桥、背水一战,誓与城池共存亡。团长彭孝儒部署三个营分段防守丽阳门、虎啸门和厦河门三座城门,丽水城内加紧构筑工事准备巷战。8月26日傍晚,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发起进攻,并于当晚10时突破城防,丽水城沦陷,包括团长彭孝儒在内的六十三团将士大部牺牲,鲜血染红了瓯江水。

  光阴流转,昔日的丽阳门已被改建为休闲公园。而厦河门经修复重建,融入处州府城整体规划,成为丽水“山水古城”的文化地标和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乐清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驻地

  山林里的抗日中坚力量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周琳子岭底乡位于乐清东北部山区,其内有28处革命遗址。1944年,中共浙南特委合编乐清和永嘉两地的抗日游击队,建立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驻扎于此。这支不打新四军番号的新四军部队,现列于《新四军战史》。游击队员靠着对浙南人情、地形和敌情的熟悉,不怕牺牲的血性,主动灵活开展大小战斗几十次,是浙南地区的一支抗日中坚力量。

  如今,这段烽火岁月正以全新的方式被唤醒。在位于岭底乡泽基村的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每年吸引上万名干部、学生、游客沉浸式重温这段历史。岭底乡还以“浙南抗日游击区”为主线,绘制全乡“红色地图”,把游击元素嵌入生活场景,年均吸引研学、观光团队6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约200万元。

  温岭青年战时服务团

  文艺为枪,热血为刃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温岭 李丹温岭市滨海镇金闸村,静静伫立着两间两层土木结构老屋,这是中共温岭县委抗战时期活动旧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温岭第一任县委书记梁耀南的故居。

  梁耀南之子、87岁的梁景斐回忆,“我家算是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一个据点。”那段烽火岁月,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青年教师和进步学生,他们自掏腰包买服装道具,自己编写节目,在寺庙里演文明戏、在大街小巷贴标语,树立人们抗日团结的决心。1937年10月,在梁耀南领导下,“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宣告成立,数月时间规模扩至数百人,后发展至68个分队、1000多名团员,是当时台州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

  “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不仅是文艺团体,更是一支战斗力量,1939年初,“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遭国民党当局强行解散,多数骨干转赴皖南加入新四军,直接投身抗战前线。

  1941年末,梁耀南在家中逝世。“父亲弥留之际还说,他们为之苦苦奋斗的新世界远则十年,近则七八年,一定能看到”。如今,来梁耀南故居参观的人一批又一批,如果有空,梁景斐都会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父亲和那一代人的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抗战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