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日均超百例诊疗 社区“神中医”火了

字体:
—2025—
09/04
09:01:32
2025-09-04 09:01:32 来源:温州网 记者 李希赛

  清晨7点半,龙湾区蒲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此起彼伏的问诊声已悄然响起。14张理疗床旁陆续坐满了等候的居民,郭周文穿着白大褂,手里端着针灸盘,步履匆匆地穿梭其间。他刚给一位腰椎不适的老人做完针灸,又转身接过另一位居民递来的检查单,声音温和道:“您别急,咱们慢慢说症状。”

  这位1987年出生的中医,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如今已是社区居民口中的“神医郭医生”。近三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小团队让服务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6.06%,40面鲜红的锦旗挂满了诊室的墙,每一面背后都藏着一段暖心的故事。而最早的那面锦旗,还要从多年前菜市场门口的一次紧急救治说起。

  那时郭周文刚到基层工作没多久,一次偶然在附近菜市场,看到一位阿婆捂着手蹲在路边,脸色发白。上前询问才知道,阿婆的手突然痛得抬不起来,试了好几种办法都没缓解。看着阿婆焦急又痛苦的模样,郭周文当即从随身带的急救包里拿出消毒用品和针灸针,在菜市场旁的蒲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站为阿婆临时诊治。他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精准找到对应穴位,快速消毒后轻轻刺入 —— 不过几分钟,阿婆试着动了动手指,又慢慢抬起手臂,惊喜地说“不痛了!真的不痛了!” 没过多久,阿婆就带着一面锦旗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握着郭周文的手反复道谢:“小伙子,你这手艺太神了,帮我解决了大麻烦!”这面锦旗,成了郭周文扎根基层的 “第一枚勋章”,也让他更坚定了用中医技术服务社区百姓的决心。

  此后多年,郭周文的仁心与医术,温暖了更多居民。居民们的口口相传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他曾师从浙江省名中医胡立丹、耳穴专家王正、针灸大咖张红等,却从不敢停下钻研的脚步——休息时抱着古籍啃,临床中反复琢磨,既守古法又创新,独创出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症、安神贴等5种特色疗法。2019年,被誉为“温州骨科第一人”的李也白因长时间打嗝辗转三甲医院无果,找到郭周文时已被折磨得寝食难安。郭周文从中医“气机失调”理论切入,用针灸配合中药调理,没几天就缓解了症状。痊愈后,李也白亲笔抄录了一本《中医药常用手册》送给郭周文。直到现在,郭周文还常常翻阅这本手册,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近三年,郭周文和团队共服务5.5万位居民,近期他的接诊量更是达到日均超百例之多。即便如此,他仍坚持“问诊必细、叮嘱必实”——每个患者的病历本上,除了症状和药方,还会记下“是否独居”“有无过敏史”等细节;治疗结束时,总会多问一句“家里药够不够”“下次来要不要帮你约个早号”。也正因这份细致,他的团队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占比高达94.4%,越来越多曾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居民,成了“中医粉”。

  在郭周文的带动下,中心中医科于2023年顺利通过温州市“一院一站一专科”评估,成为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印尼医务人员来调研时,曾对“经络”概念困惑不已,郭周文笑着打比方:“经络就像身体里的高速公路,气血就是路上的车流,路通了,身体才会舒服。”这番通俗的解释,让外国友人频频点头。此外,他还常带着团队进社区、进校园,开展中医科普讲座和“中医文化游学”活动,27篇关于他的报道被“学习强国”、温度新闻等主流媒体录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信任基层中医。

  郭周文的成长与坚守,恰是龙湾区基层医疗建设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龙湾以打造温州东部医疗高地为目标,构建起“省级三甲医院引领、区级医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优质民营机构补充”的五级医疗服务网络——中国眼谷、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等高能级平台落地,区一院新院、区二院改扩建项目相继推进;“2+10+N”城市医联体让检验、影像资源共建共享,90%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4家社区医院创成省级社区医院;100%的基层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处方占比、诊疗人次连年增长;“浙里护理”“数字家医”等智慧医疗服务普及,为居民省下454万余元费用。

  从郭周文诊室里的一盏暖灯到覆盖全区的医疗服务网龙湾正用一个个扎实的行动让“在家门口看好病”从愿望变成现实,而像郭周文这样的基层医者正是这张医疗网中最温暖、最坚实的“网结”,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安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生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清晨7点半,龙湾区蒲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此起彼伏的问诊声已悄然响起。14张理疗床旁陆续坐满了等候的居民,郭周文穿着白大褂,手里端着针灸盘,步履匆匆地穿梭其间。他刚给一位腰椎不适的老人做完针灸,又转身接过另一位居民递来的检查单,声音温和道:“您别急,咱们慢慢说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