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通讯员 供图
以前在家门口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走进工坊,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赚上八千多块。”9月5日,在宁波市鄞州区亚大汽车管件共富工坊上班的村民钱海华,道出了许多当地群众的心声。
钱海华所说的“工坊”,正是鄞州区大力推行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记者从鄞州区工商联获悉,目前该区已高质量建成此类工坊35家,覆盖全部22个乡镇(街道),不仅帮助数千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过3000元,还推动村集体年累计增收突破300万元。
走进亚大汽车管件共富工坊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声节奏井然,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今年7月,该工坊入选浙江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优秀实践案例。它以党建为“红纽带”,将政府、企业、村集体和商会等多方力量紧密凝聚在一起。
“我们不仅为村民提供岗位,还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户自己开办工厂。”工坊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工坊已扶持周边农户创办配套工厂70家,带动就业1500余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切实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通讯员 供图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共富之路基础更牢、步伐更稳。在欣达集团“红欣党建”产业链共富工坊,呈现出一幅“上下游产业一条龙”的生动画面。通过组织联建、技术传授、同步发展,工坊串联起本村45家、本镇41家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让1500多名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原来在海曙区上班,回家特别不方便,现在在工坊做销售,一年收入8万元,还能天天陪伴孩子。”村民熊艾云满足地说。像这样稳定的岗位,该工坊目前已提供了600多个。
鄞州区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还体现出“一坊一策”的精准理念,有效对接村民需求与企业资源。在宁波市鄞州东华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打造的“东华梦共富工坊”中,“计件制”和“弹性工时”成为吸引村民的亮点——工坊将部分手工针织毛衣外发加工,让附近村的困难女工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兼顾家庭与收入。
宁波市鄞州三丰可味食品有限公司则探索“公司+农户+标准化管理”模式,围绕雪菜生产引导村民种植,不仅免费提供农药、种子和技术指导,还通过订单采购消除农户销售顾虑,让大家种得安心、赚得踏实。
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通讯员 供图
共富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携手同行。为让更多村庄受益于共富工坊,鄞州区工商联积极搭建“村企走亲”平台,组织基层商会会长走进乡村,深入了解村庄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工坊资源。目前,16家基层商会已与16个经济重点扶持村结对合作,8份涵盖共谋发展、党建联动、公益支持及消费协作的协议正在落地实施,推动村企资源“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企业的主动担当,同样是鄞州探索“共富”路径的重要支撑。依托头部企业多、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全区找准企业用工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契合点”,吸引中哲集团、阿能集团、斐戈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共富工坊”建设。近年来,这些企业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低收入农户超3000人实现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共富工坊’建设,让更多村民、特殊群体和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端稳‘增收饭碗’。”鄞州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