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海昌街道,杭平申线航道右岸,一座方正的码头如巨龙般静卧,贯通水陆。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运输车辆穿梭不息,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大型“龙门吊”高耸,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这里是海宁港区星光作业区,正以“分批验收、分批投产运营”的节奏全速推进。
作为嘉兴内河港十个重要作业区之一,星光作业区总投资11.9亿元,位于杭平申线(Ⅲ级)航道湖盐公路桥北侧。项目新建8个500吨级泊位(水工结构按1000吨级设计),使用岸线长度773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20万吨、38万标箱,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名单中的重点水运项目。
“目前码头部分已通过交工验收,本月中下旬将迎来试运营。”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力指着正在调试的龙门吊介绍。为尽早实现投运,该项目采用分阶段交工验收、分批投产模式,3至8号泊位已提前做好运营准备。在现场,记者看到,龙门吊巍然矗立,工人们正喷涂集装箱堆场标线,码头功能用房也在同步建设中。
与常规项目不同,星光作业区部分施工作业面位于水上,项目现场需要同步推进水工、陆域、房建以及堆场、仓库、道路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参建单位多,高峰期有5家参建单位12个工种近400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组织复杂,协调难度大,既须严格满足河道防汛和施工安全规定,又要确保极高的工程精度和紧迫的工期要求,每一个环节都“等不起、拖不得、错不了”。
面对复杂的施工组织局面,海宁市交控集团牵头成立项目专班,建立“每周例会+专题调度”机制,定期会商施工组织中发现的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精准打通堵点难点。截至目前,专班累计召开各类协调会数十场,解决各类问题百余项,确保项目推进忙而有序。
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青年攻坚队、钢筋焊接队等多支突击队伍,分兵作战、协同推进,在各自岗位上比学赶超,与时间赛跑、与难题较量,工程推进不断跑出“加速度”。其中,党员骨干安德明带队编制的“高地下水位淤泥质软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获水利部工法认证,成为项目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攻坚举措,2024年星光作业区成功入选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省级培育项目名单,在年度嘉兴市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考核中获评“优秀”等级,在全市质量安全综合检查中位居前列。
循着杭平申蜿蜒的河岸线,泊位连点成链,如一串明珠镶嵌江畔。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海宁港区集装箱业务腾飞的新支点,为区域水运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