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4日讯(记者 王艳琼 尤建明)近日,随着船舶启航的鸣笛声响起,装满日化用品、叶蜡石等货物的30个集装箱,搭乘吉诚茂通888货船,从丽水港青田港区温溪作业区出发,一路驶往温州港七里作业区,经中转运往天津和山东。
“温丽两地6个多小时航程,中转零运费,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丽水的纳爱斯集团物流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原本陆运至七里作业区中转的货物,目前已全部转走这条水路,预计1个月节约费用10多万元。
节约企业成本,促进货物运输交易,温州、丽水两地以海河联运为纽带,以政策为引导,持续推动区域协作深化。今年1月至8月,两地累计开行海河联运船舶109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57标箱,已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预计9月份单月有望突破1000标箱,“小通道”逐渐迎来“大流量”。
作为金丽温开放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2月底,温州、丽水之间首条瓯江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丽水港温溪作业区为内河运输港,温州港七里作业区为海河中转港。海河联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等优势,为了促进航线运行,两地友好协商“同港同价”政策,即两港视为同一港口,进境货物同价到港、出境货物同价起运、生产运输同一系统。经测算,原本陆运至七里作业区码头的丽水企业集运成本平均节约30%以上。
温州交通运输局港航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新运营机制的基础上,温丽两地分别制定专项奖励办法,并组织多场政策宣贯会,面向船公司、货代及集卡企业深入解读政策细则。目前,开展瓯江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的船货代公司由原来的2家增至4家,每周重箱量增长约30%,发货频次两天一艘次。
为解决内河与沿海航段衔接中的船舶适航问题,温州交通、海事、温州港集团联动开展技术研判,依据温丽两地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关键参数,形成海河联运船型设计参数标准。目前,64标箱多用途船舶A级航区适航性研究正加快推进,从船舶性能源头提升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推进瓯江口遮蔽航区调整改革,已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和风向水文研究,将启动数值模拟研究,航区调整后将实现内河船舶直达状元岙等核心港区,有助于航线网络优化和运力提升。
温丽海河联运是温州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近洋航运中心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温州市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一条便捷且低成本的物流通道,更是区域协同发展活力的强劲脉搏。眼下,温丽两地正积极谋划航线网络延伸,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日前,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二期项目5号、6号集装箱泊位启用,后续联通温丽海河联运,有望进一步拓展近洋航线业务,让两地更多企业货物走向大市场,迎来大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