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剧演员”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花4万培训就能当上演员”“市场‘爸妈型霸总’稀缺”等说法引发广泛讨论。
微短剧行业真的如此“低门槛”且“回报丰厚”吗?
潮新闻记者深入临平融媒体“微短剧星计划”拍摄现场,对话资深演员、新人演员到制片人、导演的业内多方人士,试图探寻成为一名短剧演员的真正门槛在哪里。
全民皆可演?
“不管是在高铁上、在飞机上,又或者是在吃饭、连健身房,他们一边健身一边都在看。”
对于短剧的风靡,资深演员古铭瀚深有感触。他是杭州临平本地人,从事演艺工作近20年,饰演过王爷、霸总、有权有势的哥哥和爸爸等各类角色。2023年底,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决定——从传统影视演员转型投身微短剧。
“为什么会进入这个行业?确实是因为我们现在长剧的环境没有那么好。”古铭瀚坦言,是当时影视行业的朋友向他推荐了这个新兴赛道,进入短剧行业后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我们接到剧本到开拍,可能就一周的时间。”在他看来,短剧是“快餐化时代的产物”,是竖屏内容消费的必然趋势。这种“快”也决定了其独特的创作节奏:“因为节奏太快,我们需要把情感切片化,特别快地展现,不然观众没有时间去看。”现在,几乎每一天都有上百部短剧上线,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让他坚信,短剧是“主流和以后的方向”。
谁适合吃这碗饭?
行业爆发式增长,似乎向所有人张开了双臂。但入行真的毫无门槛吗?
潮新闻在采访中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与动辄拍摄数月的长剧相比,短剧的拍摄堪称“极限挑战”。“它跟长剧、舞台剧完全不一样,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在临平微短剧片场,记者遇到了汤诚翊,在他看来拍短剧考验的不仅是演技,更是“计算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体力”。“它不会像长剧一样拍三四个月,可能是20个小时一天就全拍完。”这种强度要求演员必须像特种兵一样,能随时进入状态,精准、高效地完成“情感切片”的表演。
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筛选出了具备特定特质的人。对于演员的核心素质,受访者们给出了多元却集中的答案。
内在驱动是第一位的, 演员周晔认为,性格内向或外向并非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可能是对表演有兴趣,在爱好的基础上有一点天赋。”
短剧制片人赵欣彤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肯定是胆大敢于表现自己。”她解释道,很多人私下表现很好,但天生恐惧镜头,“所以演得好不好无所谓,但是第一就是不要恐惧这个镜头。”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门槛。
免费公益演员培训班让梦想照进现实
面对高涨的参与热情,正规的、公益性的引导至关重要。
临影厂副厂长,导演张聪聪介绍,临平当地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向周边群众开放的免费公益演员培训班。
“让你知道一些专业的术语,在片场应该怎么做,有个入门的知识量。”张聪聪说,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众,有机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群众演员,参与到整个产业中。
“短剧作为跟广大群众接触最多的一个环节,大家的热情还是蛮高涨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