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之下,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探索天空。
想象这样的生活:无需下楼,无人机将外卖精准送达窗前;短途出行,搭乘直升机享受点对点服务;通勤路上,飞行汽车在摩天楼宇间自由穿梭……这些曾属于科幻电影的画面,正逐渐勾勒出低空经济的现实图景。
浙江较早嗅到了这一机遇,将杭州余杭区、宁波鄞州区等11地列为首批“先飞区”试点,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并在产业发展、集群打造、场景探索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在各地竞速布局、政策密集出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背景之下,低空经济的全面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投入巨大却难以盈利、示范性强而规模化难、“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并不鲜见。我们不禁要问:低空经济离真正走进日常生活还有多远?其发展瓶颈何在,又该如何突破?
万丰Volocopter机型亮相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陈春骁摄
天上的飞行器,并不都一样
千米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用地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为打破“横向”扩张思维定势,“向天空要空间”已成为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
这片空域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机遇?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骏毅指出,“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三大产业形态:传统通用航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换句话说,天上的飞行器各不相同,必须分赛道审视这一新兴产业的“家底”。
首先是传统通用航空,涵盖直升机、滑翔机、热气球等非公共航运运输活动。在该领域,浙江的万丰奥威已成为龙头企业之一。
走进新昌万丰航空小镇飞机装配车间里,一架架身形优美、通体锃亮的钻石DA40飞机正在安装和调试。“目前我们保持月产5架,订单已排满全年。”浙江万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付凯介绍。
钻石DA40飞机是万丰奥威的明星机型,通常用于航校培训、长途飞行、观光旅行等领域,其核心部件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去年,该企业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通往澳大利亚的出口适航证,钻石DA40飞机首次进入亚太市场。
绍兴市首个无动力滑翔伞训练基地落户嵊州黄泽。郑培庚摄
其次是最受关注的eVTOL赛道。这种飞行器无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正吸引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和峰飞航空等企业抢先布局——他们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而浙江正奋起直追。
数月前,杭州成功引入首家载人eVTOL主机制造企业——沃飞长空。该企业总部将落地萧山,设立研发中心、制造交付中心及供应链中心,从根本上补上了杭州在eVTOL整机制造领域的短板。“通过资本纽带引入沃飞长空,将带动eVTOL上下游协同发展,巩固杭州在低空竞赛中的优势。”杭实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
最后是公众最熟悉的无人机领域。除了消费级龙头大疆创新,民用和军用市场仍存在大量细分机会。
在台州湾新区,每天都有形态各异的无人机在跑道上空进行测试,这里是浙江无人机“密度”最高的区域。从早期引进军用无人机三强中的航天彩虹、北航长鹰,到如今集聚80家上下游企业,建成13处无人机起降场和4条低空航路,台州借着低空经济的东风实现“多点开花”。
不论哪一赛道,浙江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已初具轮廓。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浙江与广东、江苏、北京、四川并列位列第一梯队。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低空项目11个,新增投资额达1.38亿元。湖州德清、绍兴诸暨、绍兴新昌、台州湾新区已初步形成低空飞行装备产业集群。
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2吨级eVTOL-ET9。 郑培庚摄
首飞、试飞之后,如何走向常态
低空经济如何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实现场景的持续运营。
七月,永康开通首条低空直升机航线,将到杭州的车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乘客还可在高空俯瞰钱塘江风景;五月,长鹰CY-6A无人机载着大黄鱼从大陈岛望夫礁起飞,25分钟后顺利抵达台州湾新区机场,这是全省首条开通的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
首个医共体无人机医疗检验样本配送网络、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首条长三角低空低空航线……这两年,各种“首飞”“试飞”的惊喜不断,似乎低空时代触手可及。
然而技术成功不代表商业成功。“首飞”“试飞”之后,这些应用场景能否实现常态化运营,才是真正的考验。
余杭的迅蚁科技是国内最早探索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的企业之一。“目前医疗配送占其工单总量的六七成,是最成熟的空中物流场景,”迅蚁科技品牌负责人郭坤玉表示。比如,一架载有血液样本标本的无人机,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楼顶起飞,前往13公里外的城北院区,仅需16分钟。
此外,“空中外卖”也在试水。记者专门体验了一把“空投”服务:从8公里外的余杭万达商圈订购一杯奶茶,仅等待15分钟,就成功接收到了这杯由无人机“空投”至迅蚁科技(送吧南湖基地)的饮品。
郭坤玉说,无人机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当“资源放大器”,突破地理限制延长服务,但技术再好也需反复验证,真正走向市场仍需时间。
迅蚁医疗场景应用图片。受访者供图
相比物流,通勤和旅游面临的挑战更为明显。
从钱江新城的来福士中心到萧山机场,地面车程约40分钟,而直升机仅需10分钟——这种方式为商务人士的高效出行提供了一种具有潜力的新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还初步构建起覆盖桐乡、绍兴、安吉等长三角城市的低空通勤网络。”运营方新联通航负责人姜路军说,尽管部分航线已具备运营资质和能力,但实际执飞的班次仍然很少,目前多用于特定预约或内部验证。
他表示,主要挑战来自于空域管理,每次空域审批和报备流程都需要时间,跟真正的“随时起飞”还有差距。
高昂成本是阻碍普及的主因。目前,新联通航已推出5条游览航线,票价从680元至2580元不等,其中最受欢迎的航线是在15分钟内带游客飞越亚运村、奥体“大莲花”、城市阳台等地标。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架直升机价值数千万元,每次飞行成本不低,要想降到大众可接受的范围,短期内很难。
不过,姜路军认为,低空游览满足了一部分消费需求。在建德落地的空中游览项目,每年能稳定接待六千到七千人次,其中足足一半游客来自杭州——这反映出杭州市民对低空旅游不仅抱有好奇,也有较高的消费意愿。
2024年,浙江飞行培训类作业、非经营性作业、载客类作业和生产作业类飞行小时数之和占比超过95%,而低空消费级的空中游览、跳伞飞行、私人飞行等占比不到3%。
可见,低空经济也是一种“耐心经济”。
新联通航开展的直升机游览项目。受访者供图
低空竞速,浙江凭什么赢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产业链实力的比拼。
6月28日,在绍兴越城区纵横股份长三角制造基地,首架“云龙3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大型无人机“绍兴造”成为现实。
作为全国工业无人机龙头,纵横股份为何选择绍兴?子公司浙江大鹏纵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星宇解释说,由于中大型固定翼飞机对生产场地有特殊要求,当地政府迅速改造旧厂房满足需求,有力推动了项目快速投产。
这背后是各地对“链主”企业的激烈争夺。去年以来,越城区聚焦“整机+器件+系统”三大核心赛道,锚定“上市企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精准绘制低空经济招商图谱。“我们系统梳理了细分赛道企业,将此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招商的切入点。”越城区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周磊表示。
加快引育链主型整机制造企业,正是浙江补强低空产业的关键。吴骏毅认为,相比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低空经济规模偏小,应充分发挥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链的配套优势及分工协作经验,牵引带动低空经济、形成集群效应。“像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龙头企业有意愿来长三角拓展应用市场,浙江需加大招引力度,延伸研发和制造项目。”
台州无人机航空小镇的北航长鹰航空科技(台州)有限公司车间。李震宇 魏志阳摄
“链主”不会凭空而来,离不开产业链的配套支撑。
以宁波江北区为例,凭借着电动汽车领域深厚的产业积累,其在电池、电动等方面与eVTOL、无人机高度重合,实现顺势延伸。去年,浙江华擎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百千瓦级油电混动垂直起降涡电系统”,能使同重量级eVTOL续航能力提升5倍以上,飞行距离最长可突破1000公里。“我们核心零部件80%实现本地化生产,其中江北区占了一半。”该企业总经理王志强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传统制造企业面对低空经济风口,迅速调整战略方向,将积累的制造经验运用到无人机技术研发中,构建起协同研发制造的产业生态。
上虞的卧龙电驱是全球工业电机龙头——高压电机市占率全球第二,低压电机全球第三。然而,这家企业并不满足现状,不仅与万丰奥威研发镁合金轻量化三相异步电动机,推动低空装备升级,还与沃飞长空开发高安全双冗余控制系统,为电动航空器提供专属动力系统。
某种程度上,浙江凭借其制造底蕴与市场化活力,已在低空赛道中占得先机,但如何从“首飞”到“常飞”、从“示范”到“盈利”,仍是一场考验定力、智慧与耐心的长远征程。唯有真正理解“起飞”与“高飞”之间的系统性差距,才能在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中,飞得更稳、更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