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强国论坛上,两位浙江代表交流经验

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字体:
—2025—
09/21
07:33:25
2025-09-21 07:33:2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蒋欣如 张熙锦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记者 蒋欣如 张熙锦)20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强国论坛举行,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全国优秀技工院校代表等齐聚一堂,探讨技能强国建设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院校等应扮演什么角色?现场,浙江海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陈兴、杭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邵伟军围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作交流发言。

  技能人才要在生产服务一线长期历练打磨、学习锻炼。企业是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的主体、是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何发挥链主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陈兴说,作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制造商,海天集团的产品和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大量精通数字化运维、自动化调试的现场工程师,遍布全国的10余万家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也同样需要。

  为此,海天集团投入上亿元,建设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蓝金领”实训学习工厂,让学员通过真设备、真生产、真订单,实现真岗实练。同时,联合高校、协会和上百家生态企业,共同制定注塑机操作、维保、机器人集成等10多项人才标准,其中,部分标准获得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认证,并在36所院校推广。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手里拿着的不是普通的毕业证,而是一张产业公认的‘通行证’。”陈兴表示。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海天已向产业链输送超3500名高技能人才,合作企业的综合用工成本下降35%。这一模式还随集团装备一起“出海”,输出到了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在邵伟军看来,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不应是浅层地输送几个实习生,必须是深度融合,“头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培养能入他们眼的人才,学校首先要舍得投入。”

  2023年,杭州技师学院花费1500万元购入一架退役的空客A320飞机作为教具,曾引起全国关注。因为学校在前期调研中发现,A320是华东地区使用的主力机型。

  专业一定建在产业上。秉持这一观念,在学校所在地桐庐引入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环球新材国际项目后,杭州技师学院就跟着开设了仪器仪表检修工课程。“黑灯工厂不需要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但一定需要会修理仪器仪表的人。”邵伟军说。

  校企融合,就怕“校热企冷”。怎样让企业热起来?邵伟军用了一个例子回答——杭州技师学院的磁性材料产业学院,教学设备均由合作企业购置,第一批学生也由企业工程师先授课,甚至学生学费,企业也愿意以工作后每年返还的形式回馈给毕业入职学生。

  “为什么企业这样看重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培育的人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操技能,可以覆盖磁性能检测、显微微观分析等六大企业急需的技术模块。能够稳定留住大量这样的人才,对企业来说,再划算不过。”邵伟军说,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回归技能教育初心——真正让学生所学契合企业所用,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职业;技能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