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多方合力织就“爱心网”,他们有了“暖暖的新家”

字体:
—2025—
09/21
11:26:47
2025-09-21 11:26:47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马瑞璟 通讯员 仇奕尹

  “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进这么亮堂、这么暖和的新家!”近日,在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文正村,村民章师傅站在焕然一新的家中,话语里满是激动。

  很难想象,如今这处整洁又温馨的居所,从前竟是另一番模样:房屋外墙裸露、窗户残缺,每逢刮风下雨,章师傅只能用塑料布勉强遮风挡雨。更让人揪心的是,章师傅的妻子和儿子都患有精神残疾,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打零工苦苦维持,对他而言,修缮房屋曾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2024年10月,宁海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在总结前期“善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推出“暖暖的新家·兴华善居”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启动后,镇政府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走访,逐户考察家庭情况、房屋现状。经过细致筛选,章师傅家被纳入帮扶名单。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那是一间二层楼的房子,墙皮都没粉刷过,黑乎乎的,甚至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回忆起初次上门的场景,宁波润坤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帮连感慨道。施工过程中,志愿施工队不仅细致地粉刷了内外墙壁、做好吊顶,让屋子亮堂起来,还贴心地安装了煤气灶、油烟机、淋浴器等生活必需品,甚至购置了床、桌椅等家具。如今,章师傅一家人终于告别了破旧的老房子,迎来了踏实、安稳的新生活。

  家,是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自“暖暖的新家・兴华善居”项目实施以来,在宁海县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推进下,联合民政、慈善、残联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累计帮助90户像章师傅这样的困难家庭完成住房改造,让这些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也让“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温暖愿景照进更多人的心间。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是多方力量拧成的“爱心绳”。宁海县住建局牵头组建本地爱心企业施工志愿队,从义务施工到物资赞助全程投入;宁海县慈善总会链接慈善资源与需求,宁海县台办、县供电局等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爱心同盟”志愿服务组织及众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形成“政府引导搭台、企业助力唱戏、社会参与共治”的立体帮扶网络。各方力量如绳索般紧密缠绕,持续凝聚成“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的共建合力,共同构筑起温暖家园的坚实框架,让帮扶行动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化、长效化的共建格局。

  企业的积极参与,为项目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像宁波润坤建设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采用免费“包干到户”的方式参与施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幅降低工程成本。据统计,通过企业的助力,平均每户改造成本降幅达20%,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这次亲手参与改造,看着自己出的力真能帮到困难家庭,这种实在的获得感,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宁波润坤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帮连说,今后将继续支持这样的有意义项目,为更多家庭送去温暖。

  各部门与爱心团队也主动作为,把帮扶做到群众心坎上。宁波市志愿服务基金会专门去长街镇、力洋镇走村入户,精准帮扶了3户困难家庭;市农科院主动担起责任,跟1户困境家庭结成对子,定向提供支持……

  不仅如此,这份爱心还在缑城大地上持续传递,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力洋镇本土企业宁波和美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超,看了项目的报道后特别受触动,主动找到镇政府,要求“认领”本镇接下来的困难家庭改造工程,说想为家乡的民生事出份力;台胞企业也被这份温暖打动,今年上半年捐了10万元,最近又追加了10万元;王春文基金会更是连续三年支持这个项目,用实际行动为帮扶事业添砖加瓦……一笔笔善款,承载着滚烫的心意,一份份行动,点亮了困难家庭的生活希望,而“暖暖的新家”的故事还在继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志愿服务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