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7日讯(记者 周林怡)日前,杭州市上城区山兔自然环境研究中心收到一条最新“鸟讯”:余杭区朱先生家的窗台来了一对珠颈斑鸠“夫妻”,还孵出两只鸟宝宝。
如今,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进城生活。不少市民家中的阳台、窗台,不经意间已成为它们产卵、育雏的“空中产房”。
作为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建设试点,上城区正在推进“城市鸟类安居计划”。其重要组成部分——“阳台妈妈”公益项目,自今年3月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发起,鼓励志愿者观察并记录在阳台、窗台等位置筑巢的鸟类,并通过手机实时上传相关数据,形成“鸟讯”网络。
“‘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鸟儿也在抢地盘。”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山兔自然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彭耐分享了她的观察。该中心与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共同负责“阳台妈妈”公益项目的运营。截至今年9月,项目已累计收集到120余条城市鸟类筑巢记录。
“我们希望更多人意识到,绿水青山不只在远方,也可以就在我们身边。”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秋表示。过去,城市鸟类筑巢缺乏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而现在通过持续收集数据,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分析城市化进程对鸟类繁殖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未来可转化为切实的保护措施,例如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对阳台、窗台等小微空间进行适度改造,为鸟类提供更多营巢支持,进而提升鸟类种群数量与群落多样性。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贴近公众生活的‘小切口’,让更多人能轻松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自然生态科工作人员周雅菲说,从关注自家阳台上的一只鸟开始,为它们多留一片绿叶、一寸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市生态的守护者。
接下来,“城市鸟类安居计划”将持续拓展,包括打造更适合鸟类栖息的“城市友好阳台”、开展鸟类防撞守护行动、推进“鸳鸯之家”人工巢箱安放等多项行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