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西藏林芝派镇只有两条路,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路堵了,南岸也堵了。
吉星汽车科技(温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育心急如焚,他时而下车眺望不远处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下称“雅下水电工程”),时而钻进车里刷手机,生怕错过重要消息。
雅下水电工程开工后,林芝派镇堵车是常事。甘居鹏 摄
这一天是9月23日,林育在派镇考察完林芝雅江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工地后,赶回林芝市区。第二天一早,他还要前往拉萨签约。
两个月前的7月19日,雅下水电工程在林芝破土动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总装机规模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被誉为“世纪工程”。
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雅下水电工程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资本、技术与人才涌向林芝。嗅觉敏锐、敢为人先的浙商,已早早踏上西进的道路,成为这片热土的拓荒者。
世纪工程
仅有2000多人口的派镇,为什么会堵车?
在派镇大桥,林育看到工程车、旅游大巴、私家车挤在几米宽的盘山公路上,排成了长龙,扬起的烟尘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折射出流动的金带。公路一侧是崇山峻岭,另一侧是平缓的谷地。
“除了工人,还有商人、游客,络绎不绝,怪不得会堵车。”林育说,在派镇可以见到全国各地的车牌。
派镇大桥下,就是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
自西向东流的雅鲁藏布江,经过派镇境内的南迦巴瓦峰著名的“马蹄形大拐弯”后,转而向南,经墨脱县进入印度。
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在此拐弯。甘居鹏 摄
雅下水电工程就位于峡谷的深处。官方消息仅有短短一段介绍: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
派镇(海拔约3000米)是工程引水隧洞入水口,而出水口在墨脱县背崩乡西让村(海拔约605米),两地直线距离为50公里。2000多米的天然落差,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形成水能开发的黄金走廊。
在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和准备后,雅下水电工程终于开工建设了。工程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满足3亿人的年度用电需求。
奔流的雅鲁藏布江。甘居鹏 摄
水电站建设热潮,正沿着深邃的峡谷,向更远处延伸。
“整个林芝就是一个大工地。”林育感慨道,在林芝,每隔一段路就可以看见施工点。
林育发现,他下榻的酒店,是雅下水电工程承建方中国电建的驻点。此外,三峡集团、葛洲坝、华能集团的分公司,林立在市区的各处。
直到前往派镇考察的路上,林育才远远看到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楼。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央企,在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名录中位列第22位,仅次于三峡集团。
雅下水电工程总建设周期约15-20年,开工后,林芝这座高原小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23万人口的林芝,未来十多年里,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将常驻。
为了服务水电站建设,林芝的基础设施也将全面升级,藏南交通网焕然一新,配套的川藏铁路林芝段和G219墨脱公路扩建工程已同步启动。未来从林芝到墨脱的车程将从12小时缩短至4小时。米林机场货运区也在扩建,提升物流吞吐能力。据机构预测,未来10年,雅下水电工程项目将衍生交通、基建等配套投资超2万亿元,为西藏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物流
在林育看来,雅下水电工程不仅将重塑中国能源版图,也为新能源重卡行业划出了一条长达十年的黄金赛道。
林芝是国际生态旅游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拥有全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地区,森林覆盖率达47.6%,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等一大批自然景观。
行驶在林芝派镇的重卡。甘居鹏 摄
“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确保自然环境及空气不受污染,降低排放,西藏明确要求重大工程必须优先使用新能源机械。我们的项目进入,将助力西藏绿色物流运输升级。十年累计需求将高达31万辆,其中70%必须是新能源车辆。”林育说,目前林芝的重卡仍以燃油车为主,原因在于缺乏充电补能设施。
物流窘境,必须改变。
8月底,林育在杭州接待了来自西藏珩泰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桥华和乔献营。他们在参观吉利远程商用车研究院、交流各类车辆信息后,迅速与吉星汽车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新能源重卡综合补能站”。
林育介绍说,吉星汽车业务涵盖了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全场景,采用甲醇燃料与电动技术结合的双轨方案,燃料成本较柴油节省32%至45%,每公里最多节省1元钱,单次补能续航可达1500公里。此外,吉星汽车还开展充换电项目投资、储能投资、运力服务。
雅鲁藏布江两岸土地稀缺,可利用地块极少。早在2024年4月,李桥华就已进入派镇进行土地租赁,2025年6月,在派镇麦郎村拿下30亩地,与吉星汽车合作建设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打造西藏绿色智慧运营中心。
这个运营中心,将涵盖远程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建设、甲醇增程自卸车的撬装站、重卡售后服务及车辆销售展示等功能。
林育(右)在林芝雅江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工地。甘居鹏 摄
麦郎村距离雅下水电工程引水隧洞入水口约10公里。这片土地,将成为雅下水电工程物流运输的“能量心脏”,新能源重卡在此充电,再前往施工一线。
“麦郎村是距离雅下水电工程最近的能建充电站的地方。”林育了解到,未来交通大发展后,新能源重卡运营将具备明显优势。
双方合作,目光并未局限于车辆销售和充换电站。“我们会成立运输公司,实施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投保,让当地村民能够参与进来。这样既解决了相关单位用工问题,也真正帮助他们掌握了谋生技能。”李桥华表示,充换电站产生的收益也将与村民共享。
在麦郎村,30亩土地已经平整,挖掘机已经进场。林育期待着,充换电站建成后,他的新能源重卡奔驰在广袤的高原上。
一代材料
与林育一同前往派镇考察的,还有富佰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宜杰。
尽管富佰新材料曾参与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的建设,但潘宜杰还是第一次到林芝。
川藏铁路跨越雅鲁藏布江。图据视觉中国
“没有高原反应,气候也不严寒,我原本设想的极端环境或许并不存在,必须实地考察才能确定。”潘宜杰说,很多经销商找到公司,想要了解水电站建设用的特种钢材,“但是现在还处在建设早期阶段,我想来看看情况,也思考一下能做什么。”
富佰新材料是一家专注于材料科学前沿的创新型企业,专攻极端环境下的基建材料,参与过南极科考站、北美的跨海大桥、挪威的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
潘宜杰此次前来,是为了“打卡”又一个超级工程。
雅下水电工程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面临冻土、大温差等极端环境的严峻挑战。潘宜杰介绍,冻土环境意味着混凝土结构因热胀冷缩极易产生微裂缝,影响工程的长期耐久性和安全。
“工程作为千年大计,全寿命周期的安全至关重要,混凝土微裂缝的控制是关键。我们带来的形状记忆合金自预应力技术,能够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动识别与修复,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潘宜杰说,此前为南极、加拿大等地极端环境研发的特种锚杆,或许能应对青藏高原类似的严苛条件。
目前,富佰新材料与雅下工程处于前期接触与了解阶段。潘宜杰坦言,此次西藏之行是“带着问题来”,希望通过实地感受高原环境、了解施工进展与具体难点,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寻找切入点。
“当人类挑战超级工程时,传统的材料和方法往往会遇到瓶颈,正所谓‘一代材料,一代结构’。每一个重要的世界级工程,我们都要想办法参与。”潘宜杰说,“打卡不是简单的参与,而是要以解决问题的姿态,用新材料技术为工程创造价值。”
步履不停
雅下水电工程的巨量投资闸门刚刚开启,而浙商的脚步早已踏响高原。
9月中旬,西藏浙江商会秘书长王曦仪接到了四川浙商王汝伟的电话。王汝伟申请加入西藏浙江商会,并计划在林芝组建分会。
“他准备参与雅下水电工程项目,投资了数千万元,打算到林芝发展。”王曦仪说。
四川活跃着一批从事水电工程的浙商,王汝伟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承建水电站工程,包括建材、施工等,与大型企业长期合作。目前在西藏成立分公司。”王汝伟说,正筹划组建林芝浙江商会,抱团合作。
林芝市区。甘居鹏 摄
多家浙江上市公司也参与了雅下水电工程。
品茗科技称,已参与雅江水电站部分工程项目,为项目提供数智基建平台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系统、AI视觉监控产品及隧道工程智能化管理等系列产品及服务。
浙矿股份也公开表示,公司积极参与西藏地区的项目建设,相关装备已应用于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前期工程,并继续争取市场机遇。
9月25日,在拉萨举行的西藏自治区政企对话会上,吉星汽车与西藏珩泰工贸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林芝市雅江新能源充电站及重卡合作项目”,金额达2.6亿元,成为会场一大亮点。
“我们感受到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些都增强了我们在西藏投资的信心。我们积极呼吁各地浙商来西藏投资兴业。”林育说。
浙江省贸促会会长陈建忠见证了此次签约。他此次率领浙商团队,在林芝、拉萨进行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及合作机会的考察。
“西藏政策好、基础好、资源好、机遇好、服务好。雅下水电工程、新藏铁路、川藏铁路等一大批工程的实施,为浙商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西藏大发展的机遇期,推动交流合作,实现共赢。”陈建忠说。
一场由“世纪工程”雅下水电站牵引的浙商西进故事,正书写着新篇章。
这个故事里,有新能源重卡带来的绿色物流革命,也有新材料、数智基建平台赋能超级工程。浙商能带给西藏的,不仅是资本与技术,还有新的发展理念。
这将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奔赴,一切才刚刚开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