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满足全球客商一站式采购需求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数贸” 43年,义乌的变与不变

字体:
—2025—
10/15
07:51:17
2025-10-15 07:51:17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甘居鹏 张云山 柳蓬 钱佳能 张孙超 王韵鸥 龚书弘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记者 甘居鹏 张云山 柳蓬 钱佳能 张孙超 王韵鸥 龚书弘)年近九旬的冯爱倩忘记了许多事,但仍清楚记得她领到义乌第一张营业许可证的日子是1980年12月1日,许可证编号001。两年后的1982年9月5日,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第一代市场除了湖清门,还有廿三里。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加入到商品经济的时代洪流中。

  如今,义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20万户,占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千分之六,稳居全国县级区域第一。从1到120万,义乌走过了43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也不断自我革新、迭代,创造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市场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样本。

  10月14日,义乌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全球数贸中心的开业,标志着义乌第六代市场到来。

  义乌变了,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再到“数链全球”;义乌又没变,源自“鸡毛换糖”的生存智慧,拥抱时代、不断创新创业的勇气,依然是这座城市的“魂”。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

  40多年前,在“鸡毛换糖”的发源地廿三里,农民们用自制的红糖换回鸡毛,他们被称为“糖担”。很快,糖担们发现,小百货比糖更有效果,还能从中赚点小钱。于是,廿三里集市形成了,每逢“一四七”开市。它和县城稠城镇的集市,被视为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1980年11月,义乌县工商局尝试性颁发7000余份“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什肥临时许可证”。拿到许可证第一天,冯爱倩就去百货公司进了一些纽扣、皮筋、别针,拿到廿三里集市上卖,净赚了6块多。这抵得上她当厨师一周的工资。另一位商户何海美卖电影《红楼梦》明星剧照,靠着“林妹妹”“宝哥哥”,她在1981年就有了5万元存款。

  1984年底,义乌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兴商建县”的战略,确定商业为义乌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1982年9月5日,义乌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1988年义乌撤县建市后,这一发展战略改为“兴商建市”。这一战略,至今未变。

  1984年12月6日,第二代义乌小商品市场——新马路市场建成,正式更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1986年9月,义乌建成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城中路市场)。这个市场不仅规模扩大,同时也有了室内市场的趋势;199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诞生十周年,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开业。“义乌小商品市场”二次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当年2月28日,国务院举行全国十大市场新闻发布会,宣布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年成交额10.25亿元,排名全国十大市场榜首。“华夏第一大市”从此美名远扬。

  也是在1992年,义乌对市场经营品种全面实行“划行规市”制度,让同类商品在同一区块经营。这样,顾客很快便能找到所需商品,还能货比三家。1993年,义乌提出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义乌制造”横空出世。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义乌市场开始步入国际化新阶段,从“买卖全国”逐渐成长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200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投入使用,这是义乌的第五代市场,也是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此时,早期的市场经营户也开始了转型、传承。经历“鸡毛换糖”年代的龚春才,从湖清门小百货市场一路做到了篁园市场,儿子龚俊明、儿媳朱奇英从篁园市场摊位接手,逐步过渡到国际商贸城经营玩具生意,再拓展到饰品领域。孙子龚鹏飞,去年底接手了家里的饰品生意。在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龚鹏飞计划着再开一个跨境店铺,利用AI数字人、AI名片这些数字贸易手段,让全世界的客商都可以看到自家的新产品。

  数字贸易新生代

  全球数贸中心将关联品类集中在同一区域,提出“我的上下游就在我的上下楼,以及隔壁那栋楼”的理念,更好地满足全球客商一站式采购需求。“垂直化布局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数贸中心副总经理朱幸平说。

  在义乌经营水晶20多年的商户张筠,“抢”到了新市场的三个店面,用来展示、销售无人机、AI眼镜等科技产品。店面的中间,摆着一块大屏幕,只待联网后,就可以用来直播。对比老市场与新一代市场,张筠感慨万千:“我儿子留学回来,如果还让他守着小商品摊,他肯定不愿意。现在的新市场,肯定能吸引年轻人。”

张荺向外商介绍高科技产品。甘居鹏 摄

  事实上,全球数贸中心新市场已经吸引了一批商二代、创二代、贸易新生代。吴飞洋的父辈在义乌市场经营软胶、解压玩具已经20多年。7月,他在新市场竞得一间商铺,创立新品牌“软玩世家”,很快组建起视频拍摄与跨境直播团队。“我们海外粉丝已经达到了170多万,每个月的询盘都能超过1000人次。”吴飞洋改变了父辈传统“坐商”模式,让潮玩产品顺着网线进入广阔的海外市场。

  “常青树”义乌

  “义乌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年轻人。”知名财经作家、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说,“义乌的另一个显著特质是包容性,这源于开放,开放源于流动。持续的人员流动与年轻化,保证了义乌的活力,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常青树’。”如今,义乌正在酝酿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全球数贸中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深度联动产业带,拓宽义乌小商品行业的宽度,加深核心产品的行业深度。”朱幸平说,全球数贸中心将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一体推进市场、贸易、履约数字化转型。这样的转型,或将有效解决传统外贸效率低、利润薄的问题。同时,义乌第六代市场将巩固义乌的全球贸易枢纽地位,强化“世界超市”的集散能力,推动市场升级和产业转型,以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胡宏伟认为,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市场,义乌一直在“变”,但变的是工具、是手段、是形态,“义乌最重要的‘灵魂’一定没变。”

  在胡宏伟看来,义乌继承了温州模式“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活跃”的基因,又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并强调了政府的有效作为。“义乌将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无尽的启示。”

  200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义乌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义乌发展经验”主要有六大内涵:兴商建市、产业联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丰厚底蕴、党政有为。

  “从兴商建县(市)、划行规市,到‘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再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新欧、全球数贸中心,政府的力量总是在义乌市场发展每一个关键的拐点时刻恰到好处地出手发力。”胡宏伟说,义乌每一步都做对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义乌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