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在绍兴体验智慧巡河——

AI帮忙来护水

字体:
—2025—
10/16
07:39:59
2025-10-16 07:39:5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啸 朱银燕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记者 王啸 朱银燕)在绍兴市越城区5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1332条河流、9个湖泊,无人机不时飞过河道上空——它们是越城区的AI河长,每半个月就能完成一遍覆盖全域的巡河任务。

  2024年11月以来,越城区探索“AI河长+行政河长”共同守护河湖健康,不断提高河湖治理的效率,平均每个月可减少人工巡河2200余人次,巡河时间缩短70%以上,处置问题平均时间从20天缩短至5天。绍兴将在全市推广AI河长运用。

AI河长正在巡河。 受访者供图

  AI河长怎样与行政河长联动,共同守护河湖健康?近日,我们前往越城,一探究竟。

  20分钟往返8公里,发现5个问题

  我们和越城区河道水域管理中心副主任俞江约定在绍兴低空经济服务中心碰面。这个服务中心不简单,它里面装着AI河长的“智慧大脑”。

  一路走来,我们留意到服务中心前广场上有一个看似集装箱的双层银色柜子,上面写着“无人机双机库全自动停机坪”。俞江告诉我们,目前越城区有7个停机坪、14架无人机,无人机每天根据预设的47条自动巡查航线,对河道进行自动巡检,查看有无河道漂浮物以及侵占水域、水质污染、非法垂钓、河道淤积等情况。

  来到中心三楼,一块约60平方米的长方形LED显示屏映入眼帘,无人机巡航的实时画面、预警信息、坐标等一目了然。

  看到我们跃跃欲试,工作人员袁华江让我们尝试远程操纵无人机巡河。无人机起飞、降落以及下发预警信息等,都要通过越城区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操作。在袁华江的指导下,我们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新建飞行任务,点击巡查楝树闸直江的航线。楝树闸直江是一条集水利功能、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复合型河道。

  做好准备后,我们点击“立即飞行”按钮。只见LED显示屏上,停机坪舱门缓缓打开,一架六翼无人机的螺旋桨逐渐加速,然后升空。显示屏上的实时画面,左侧是预设的飞行轨迹,下方则是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等信息。起飞后,无人机按照预设轨道自动巡河,往返约8公里。相较于人工巡河,其速度更快、视角更广。

  在无人机巡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实时视频右侧,不时有自动截图画面。“这就是AI实时识别且保存的画面。”俞江介绍,AI智能识别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管理范围内存在的河湖问题,在设置任务时就有30余个场景。无人机飞行中识别到对应的问题后,就会自动截图生成预警信息,并在河流具体位置生成标记点。河长可以放大图片,精准地找到河流“生病”的地方。

  约20分钟,无人机就完成巡检,返航至停机坪。预警信息此时已流转至AI信息处置员手中——AI河长此次巡检共发现5个问题并发出预警信息:陶堰街道段、富盛镇段河道各有两处发现漂浮物,富盛镇段河道还发现一个侵占水域问题。

  仔细核对,为河流“把脉问诊”

  AI河长智能、高效,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AI信息处置员还要把关,仔细核对预警信息。核对无误后,AI信息处置员就会点击越城区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中的“下发”选项,将相关信息流转到浙政钉中的“浙水美丽”数字化平台。这样一来,属地镇街、水利等相关部门就能通过“浙水美丽”数字化平台看到预警信息。

记者朱银燕(左二)在AI信息处置员许馨月(左一)指导下核对预警信息。 记者 王啸 摄

  核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细致入微。在AI信息处置员许馨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核对预警信息。我们要仔细对照预警信息截图,回放无人机巡河时拍摄的视频,确保预警信息准确。我们盯着电脑,不一会儿就有点晕:图片相似度高,都是大片水域,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预警信息中,富盛镇段的第一个河道漂浮物预警,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对!”许馨月说。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图片和提示信息,我们放大图片、对照视频后发现,AI河长发出的“漂浮物”预警信息,其实是河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由于无人机距离地面较高,有些内容偶尔会识别不准。”许馨月指着屏幕说。我们核对后发现,刚才巡航中的5个预警信息,只有这一处河道漂浮物判断有误。许馨月告诉我们,整体而言,AI河长准确率较高,随着任务执行量的增加,它会越来越智能、精准。

  完成核对后,我们在许馨月的指导下点击“下发”,4条预警信息就流转到了“浙水美丽”数字化平台。

  “处理预警信息一般要多久时间?”“谁来处理?”我们好奇心满满。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常相对简单的浮萍等清理工作在两天以内完成;拆除违建等侵占水域情况,处理时间在20天以内。“现场具体问题通常由镇街行政河长负责处理。”处理完现场后,镇街行政河长还要将现场图片和整改情况说明反馈至“浙水美丽”数字化平台。

  现场“治病”,清除4处“病灶”

  发现问题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解决问题,我们当天先后跟随楝树闸直江河段河长谢宗,以及陶堰街道段河长丁颖给河流“治病”,处理刚发现的4个问题。

  我们先到达楝树闸直江富盛镇段,这里需整改两个问题:在河道内部发现了侵占水域问题。有居民私自用木桩和铁网围起部分水域养殖禽类;在河道一侧有较大面积的浮萍需要清理。

  在AI河长标记的侵占水域问题地点,我们看到一户居民的房子建在河道附近,这是李女士家。我们从岸边望去,没看到有啥异常。敲开居民李女士的家门,我们才发现问题。由于被房屋遮挡,起初我们没看出来——李女士刚开始养鸭,前一天才把水域围起来,她没意识到这样做会影响河流生态。得知原委后,我们和李女士一起拆除了木桩和铁网。“今天进展还挺顺利,要是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就要花费不少时间了。”谢宗说。

  以往,人工巡河通常只能依靠目视。因为河道较宽,或是有的河道旁有居民房屋阻挡视线,有时难以看清整体情况,这时候AI河长的优势就能得以充分体现。

  侵占水域的难题解决后,剩下的问题好办多了。在预警信息标记的河流浮萍区域,谢宗带着我们登上小船,拿起网兜等工具,和环卫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作业,不到两小时便清理完毕。然后,我们在谢宗的指导下,拍摄“痊愈”后的河道照片,并写上“现场问题已处理”,上传到“浙水美丽”数字化平台,等待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审核。

  紧接着,我们前往陶堰街道段水域,在丁颖带领下很快处理完剩下的两个问题——河道旁有垃圾。至此,当天的4个预警信息全部处理完毕。没过多久,这4个预警信息的整改全部审核通过,整改顺利完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绍兴;AI;巡河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