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记者 汪驰超 摄
近日,“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展览以“互鉴”为主线,精心策划两大主题板块,系统呈现汉字书法与阿拉伯文书法的艺术魅力、精神内核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交融对话,以100余件精选书法及篆刻作品,搭建起中国与阿拉伯文明交流的桥梁。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记者 汪驰超 摄
回溯历史,中阿两大文明的交流渊源已久。中阿自古借“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交流绵延千年,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地区西传欧洲,见证两大文明互惠互利。汉字文化圈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都将日常文字书写升华为高雅艺术,书法超越信息记录,成为精神与审美载体。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记者 汪驰超 摄
两大主题板块各有侧重。在“哲思锦言・智慧的共鸣”板块,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老子、孟子等人的经典哲思,与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的智慧锦言、古老谚语及优美诗歌片段并置呈现;“儒韵流芳・文明的薪火”板块则聚焦中华文明核心经典,集中呈现《论语》主题书法篆刻作品。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记者 汪驰超 摄
浙江美术馆研究策划部副主任张海法介绍,此次展览汇聚双方顶尖艺术机构与代表性书法家的精品力作,是国内迄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中阿书法专题联展,展出作品数量为同类展览之最。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记者 汪驰超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