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分论坛举办

探寻远古文明 发掘当代价值

字体:
—2025—
10/19
07:59:48
2025-10-19 07:59:4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娇俨 雷昱儿

  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记者 李娇俨 雷昱儿)时间可以抹平地球上的一切痕迹。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探寻先民们留下的远古文明,寻找失落的历史碎片?

  10月18日,研究世界各地重要古文明的学者齐聚良渚,参加“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分论坛,以他们的真情关切为当代人作答。

  意大利米兰大学埃及学和埃及考古学教授帕特里齐亚·皮亚琴蒂尼的演讲聚焦埃及西阿斯旺阿迦汗陵周边遗址的发掘。她分享了发掘自埃及遗址的精美彩绘,极具特色的纹饰在会场引发赞叹。

  通过意大利与埃及多年的联合考古,考古学家揭开当时社会各种习俗的神秘面纱,推断出城市是如何衰落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让我们看到古埃及人的生活。

  古老文明的吸引力从未减弱。茶歇时间,帕特里齐亚教授被学者和记者们团团围住,继续交流。

  “世界上存在两大文明体系,最古老的当属中华文明与埃及文明。”帕特里齐亚教授认为,两者相距虽远,但都发展得极为繁荣。尽管两者从未有过直接接触,但其组织架构、农业流程、河流系统等特征却惊人相似。

  “这是探寻远古文明重要的原因,能够让我们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者,共同探讨如何从中学习。”帕特里齐亚说。

  “如果我们对过去了解更多,也许未来就能够在这种经验指引下变得更好,世界各地人们的联系也会更紧密。”一名年轻观众的话,让头发花白的帕特里齐亚频频微笑点头。

  今年正值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与遗产对话的关键是,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在生态领域做出的创新成果,以及政府正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这些举动意义非凡。我作为意大利人,也深切感受到意大利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如今我们也在不断加强考古教育,普及历史和生态知识。”帕特里齐亚在比较中找到了另一个相同点。

  论坛下半场,日本熊本大学副教授久保田慎二开启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远古先民是如何吃米的?从云南昆明的捞饭烹饪,到良渚遗址群的炊煮器组合,这位中文十分流利的日本学者,仔细介绍焖饭与捞饭的区别。

  蒸米烹饪的方式有其重要性。“日本的稻作文化很多来自中国,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很多来自良渚。没有良渚稻作文化的沉淀,就没有日本的稻作文化,进而影响日本当代社会的饮食方式。我觉得古代稻作文化就是值得学习的内容。”久保田慎二说。

  论坛现场,剑桥大学考古系副教授莉莉安娜·雅妮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文化遗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实际上,我们对其进行的保护、修复与重新解读,是为了未来。我们选择保护什么,以及我们如何选择保护,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也会影响未来的变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远古文明;论坛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