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分论坛现场。 记者 倪雁强 摄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记者 纪驭亚 戴欣怡)丛林深处、沙漠之下、山巅之上……古老的文化遗址是时光的窗口,藏着人类文明的密码。拨开历史的尘烟,如何让这些文化遗产摆脱“孤立展示”的命运,成为滋养城乡活力、惠及民生福祉的文化纽带?
10月19日,第三届“良渚论坛”举行“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分论坛,中外专家从多维度共同探讨人类文明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机遇与挑战。
“公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从发现者到守护者……我们正在探索让文物不再是玻璃柜中冰冷的器物,而是一群有故事的朋友、一段可触摸的乡愁、一个能参与创作的契机。”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吴伟强说起良渚大遗址保护让乡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探索。
大遗址,主要指一些规模庞大、价值意义重大、设计保护管理关系比较复杂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构成了中国古遗址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者围绕大遗址考古和保护管理工作做了很多探索。
今天,这一话题也跨越时空,在“良渚论坛”的会场里不断激发共鸣。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管理局局长玛丽亚·瓜达卢佩·埃斯皮诺萨·罗德里格斯介绍,“忆古识今”是他们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如今的玛雅城邦遗址上,不仅新建了大型博物馆、推出了包含灯光秀在内的夜间游览项目,还通过宣传活动,提高游客对周边原住民社区和玛雅文化的认知。
“我们一直在探索大遗址保护与体验之间的平衡。”剑桥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莉莉安娜·达努塔·雅妮克举例,欧洲著名史前文化遗址巨石阵每天会迎来一万名游客,但仅向游客提供清晨预约进入石圈的机会,且需遵循“不应触摸石头”的规定。
更多的火花在现场互动中碰撞而出。玛丽亚·瓜达卢佩·埃斯皮诺萨·罗德里格斯为良渚博物院送去一本玛雅文的玛雅文明相关书籍,还给现场嘉宾、记者分发奇琴伊察遗址介绍册。“我们希望玛雅文化被更多中国人所了解。在推广大遗址文化这一点上,良渚已做得很好。”她说。
论坛现场,主办方设立了杭州雕版印刷和良渚玉琮制作等互动区。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路易斯·罗赫里奥·里韦罗·陈用雕版印刷为自己做了一把有关良渚古城的扇子,还请手艺人在扇子上写下自己的中文名,便于他带去良渚古城遗址打卡拍照。“把这些古老艺术和大遗址保护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路易斯·罗赫里奥·里韦罗·陈告诉记者,自己会一些铜版印刷术,回到墨西哥后,他也会尝试类似的融合,为当地大遗址保护带去更多的可能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