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制式的蓝色救援队服,“宁波好人”李海娣格外干练、精神。今年是象山县惠达卫浴负责人李海娣成为应急救援志愿者的第八年。八年间,她在本职工作、搜救行动、志愿服务中来回切换角色,并乐在其中:“我喜欢这种状态,很充实。”
寻找走失老人、搜救落水人员、参与台风天应急救援……对李海娣而言,帮助他人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任务,不管白天黑夜,我和队员都会立即出发。”她说。
李海娣记得,曾有一对从奉化来象山旅游的老夫妻,丈夫因突发疾病与老伴走失。刚忙完工作的李海娣看到群里的消息,立刻开车搜寻。恰巧,行驶途中,她与老人迎面相遇,确认身份后便将其安全送到派出所。
李海娣坦言,参与搜救工作,也会有让她心里发怵的时候,“但每当想到家属焦急的面庞,赶紧找到人的念头就会压过恐惧,根本顾不上别的。”她说。
如今,无人机、热成像技术等在搜救领域广泛应用,极大便利了救援工作。但对李海娣来说,难过的是“心理关”,“就怕人没有找到,会失落难过。”对生命的敬畏,正是她一次次主动报名搜救行动、冲在一线的原因。
今年2月,李海娣与4名同伴从福建武夷山返回宁波时,因堵车被迫停靠衢州高速服务区休整。一行人正要泡面,突然听到“嘭”的一声,随后有人喊:“有人摔下来了!”
李海娣与同伴立即丢下泡面碗,循声跑去,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仰面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剧烈抽搐,妻子跪地痛哭。
拥有多年救援经验的她迅速进入状态:蹲下身检查男子体征的同时,指挥周边的人拨打120、取热糖水。在初步判断后,李海娣双膝跪地,对男子实施心肺复苏。经过持续胸外按压,男子终于睁开双眼。但李海娣并未松懈,一直等到救护车赶到,将患者体征、施救过程详细交接给医护人员。
脱下救援服,李海娣还是象山县丹东志警队的一员,时常穿梭于象山县人民广场、青草巷等人流密集区,维护交通秩序、排查消防隐患、调解摊位纠纷……
自幼热爱戏曲的李海娣,是乡镇文联舞台上的常客。每逢重要节日,她都会参加公益演出,将拿手越剧送下乡,或是送进养老院。
“做好事很有成就感,心里热乎乎的,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而且帮助别人也是在提升自己。”李海娣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