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们那么努力地帮我找工作,真的特别感动。”到昨日,杨女士在新就业岗位工作已有十天,说起这段“极速配岗”的经历,她的眼眶湿润了。
事情要从数月前说起。杨女士的丈夫郭先生是位长途货运司机,今年8月在运输途中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此前,一家生计主要靠郭先生,杨女士摆摊卖饭团贴补家用。丈夫的离世,让这一家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10月9日。江北区总工会获悉情况后,立即开展联系。“我婆婆常年服药,大儿子刚毕业、工作不稳定,小儿子还在读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接到江北区总工会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后,杨女士难掩内心悲伤。
了解其需求和实际困难后,工作人员随即上报区总工会,并将杨女士纳入“一人一策”帮扶体系,积极展开援助工作。半天时间,前后共对接了4家企业,最后,宁波隆威婴儿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合适的岗位。
“原本企业有年龄门槛、长白班岗位也已满编,但在了解到杨女士的情况后,企业主动担当,破例提供试岗名额。”工作人员说。
10月10日,杨女士顺利试岗并办理入职。本以为一切就此走上正轨。可在10月12日完成报到后,杨女士却打起了“退堂鼓”。
“我一直在尽力,一直在加油,别人休息我也不敢停下。”在产线流程不熟悉、重返职场的不适应、担心拖累同事的多重压力下,杨女士萌生了退缩的念头。
关键时刻,区总工会再次伸出援手,既给杨女士鼓励,又找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终于,杨女士坚持下来了。
如今,杨女士已顺利跟上装配线的节奏。“有吃有住有工作,我真的觉得很高兴很满足。现在感觉心里面踏实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她说。
这场用时一天的“极速配岗”,正是江北区总工会构建标准化就业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通过“统一入口—分层评估—闭环跟踪”机制,区总工会依托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及“就业帮扶云”平台,实现对困难群体的精准识别与服务跟进。
通过职业能力评估与岗位匹配,杨女士大儿子目前也已进入试岗阶段。下一步,江北区总工会将持续关注杨女士一家的生活和就业情况,推动更多精准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落到实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