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路上没带伞的人不淋雨,这事儿有意义!”

修伞老人15年 修1700多把“爱心伞”供路人免费取用

字体:
—2025—
10/23
09:01:18
2025-10-23 09:01:18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唐梦阳 周越 文/摄

李启旺维修破损的伞。

  秋日的清晨,北仑区新碶街道米兰社区鸿翔锦园小区附近,67岁的李启旺走向自己的修理铺。修理铺紧挨小区外围墙,几根旧铁钉上挂着几把雨伞,旁边红油漆喷写的“爱心伞”招牌格外醒目。这里既是他靠手艺营生的小铺,也是承载公益的固定站点——15年里,他修好1700多把或丢弃或破损的伞,免费供路人取用,“让路上没带伞的人不淋雨,这事儿有意义!”

  “扔了多可惜

  修修还能给大家用”

  李启旺是河北保定人,2009年随儿子来北仑后,就靠修伞修鞋的手艺在这儿安了身。开修理铺没多久,他总见路人被突如其来的雨浇得手忙脚乱,可路边、垃圾桶旁又常见被丢弃的旧伞。“扔了多可惜,修修还能给大家用。”抱着这个想法,他开始捡旧伞、修旧伞,修好了就免费给路人用。“刚开始没招牌,知道的人不多。后来我捡了块塑料板,自己喷了‘爱心伞’三个字,当作招牌挂在这里。”

  这份随手公益,让他获得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暖。他最珍视的是一张路人留下的写有“谢谢爱心伞”字样的纸条,那是一对抱着孩子赶去医院的夫妻匆忙取伞后留下的谢意。

  这么多伞从何而来?

  “我家的储藏室里放着不少伞,那是‘库存’。‘库存’如果少了,我就有点焦虑。”李启旺告诉记者,他的“库存”常年保持在10把以上,最多时有40多把,“伞够,我就有底气,不怕雨天人家来取时没伞。”

  这么多伞从何而来?15年里,收集旧伞的渠道有很多。他会广而告之,请周边的朋友、邻居留意破损的伞,如果有了,就给他。他更有“走到哪儿、捡到哪儿”的习惯。今年去龙门石窟旅游时,当地突降大雨,游客们纷纷买伞,可雨过天晴后,许多人又把伞丢弃了。见状,他一口气捡了11把,“负重”返程。外出旅游,捡伞的事儿并不少,不过“收获”最丰的当属这一次旅游了。平日里,他出门散步,也会留意路边、垃圾桶是否有丢弃的伞,经常是空手出门,满载而归。

  摸出了

  “爱心伞”的“运营门道”

  记者了解到,每一把旧伞到了李启旺手里,都会经过分类处理。能修的,他会拆洗伞面、更换弯掉的伞骨、缝补边角破洞,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实在修不好的,就拆成零件装在盒子里,下次其他伞缺配件时正好用上。

  这些年,他还摸出了“爱心伞”的“运营门道”:头天晚上要查天气预报,次日若是雨天,就多挂几把在墙上,晴天就留两三把;每次出门或回家,会留心看一眼修理铺里的“爱心伞”还够不够,如果不够,就及时“补货”。1700多把伞里,他从不在乎路人是否会把伞归还,在他看来,哪怕只是用了一次,帮人躲过一场雨,这事儿就有价值了。

  李启旺的善心善举,其实早在老家就扎了根。早年在老家做副食品批发生意时,他每年中秋、春节都会给村里的贫困家庭、烈士家属送物资,一干就是五六年。“我小时候家里贫困,受到过大家帮助。我有能力了,也想回馈社会。”

  李启旺就这样一直守着他的修理铺和“爱心伞”摊。他的心愿很简单:希望更多人把破损的伞送来,让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修伞;修理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他的心愿很简单:希望更多人把破损的伞送来,让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