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适百里者,宿舂粮

字体:
—2025—
10/23
10:03:57
2025-10-23 10:03:57 来源:浙江宣传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句话,“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意思是,前往百里之外的人,需在前夜舂米备粮;打算前往千里之外的人,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未雨绸缪、深谋远虑,对一个人能否顺利到达预定的目的地至关重要。行人如此,国家亦然;行路如此,成事亦然。而五年规划,就是我们为“适百里”“适千里”备下的“粮”。

图片

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 图源:新华社

  一

  环顾世界,鲜有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长期坚持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观、治理哲学和发展逻辑。

  中国自古就是超大规模国家,修长城、治黄河,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千年设计,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这些宏大工程无不需要“谋定而后动”。《礼记·中庸》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等名句,就蕴含着集体主义传统与长期主义思维相结合的治理智慧,五年规划正是这种智慧在当代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封锁,通过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规划引导市场经济有序发展;进入新时代,通过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百年变局——五年规划始终是中国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五年规划非中国独创独有,但能够连续坚持七十余年并不断完善的,中国却是独一无二。许多人都曾有过疑问,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选举制度、政党利益、“有限政府”理念等影响,往往存在政策短期化的问题。这届政府的规划,下届政府可能全盘推翻,国家发展容易陷入“钟摆效应”。还有些国家或是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体系;或是政治不稳定,政权频繁更迭导致规划中断;或是外部干预过多,难以自主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虽有规划之愿,却无落实之力。

  而在中国,党的长期稳定执政为五年规划的连续性提供了政治保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效执行体系构成了规划落地的制度基础。每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关键领域、重大项目,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一呼百应、众志成城。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能力和执行效率,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风云变幻之下,我们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许多问题,绝非市场自发调节或短期政策就能解决。越是道阻且长,越要久久为功。面对未来的“百里”“千里”之路,中国仍需“宿舂粮”“三月聚粮”,以更科学的规划、更周密的准备、更坚定的步伐,走向民族复兴的远方。

图片

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奥电梯“未来工厂”,机械臂高效协同作业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跬步千里,积微成著,是一种战略远见,也是一种发展韧性。

  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一年后的10月,他进一步提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年的设想,如今正化作现实图景。

  根据既定目标,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15年的时间尺度看,“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假如用一场长跑来比喻,“十四五”是起跑阶段,“十六五”是冲刺阶段,“十五五”就属于长跑的中段。一般而言,跑者在中段会经历一个“极点状态”,这一阶段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场长跑的成效。

  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时期的一大特点就是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从国际大环境看,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削弱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虽然接下来美国会出什么“招”我们不得而知,但要看到,我们的反制手段越来越丰富且有力,美国在施加霸凌之前也不得不仔细掂量一番中国的实力。

  从科技和产业变革看,“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见的是,“十五五”期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将进一步释放,国产芯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突破值得期待。

  从发展动能转换看,“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超大规模市场体量稳步扩大,消费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消费底气更足,是“十五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重要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最好的办法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不变应万变。当变化于我有利,就借势登高、乘风而上;当变化于我不利,就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图片

10月19日拍摄的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展馆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 图源:新华社

  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一项核心议程,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接下来,如何跑好“十五五”这一棒,尤为关键。

  把握大局与大势。在“十四五”规划谋划制定期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鲜明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外部的风云变幻中书写了“风景这边独好”的精彩篇章。

  如今,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但正因如此,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风险挑战的传导性、关联性、复杂性也会显著增强。全球供应链的“脱钩断链”、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地缘政治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将直接影响国内发展稳定。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发展思路、战略举措和应对方案,洞察大势不迷向,把握主动不盲目。

  兼顾规划与变化。规划与变化的动态平衡,在“十四五”时期诸多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就是很难预测到的发展速度与产业高度,这也充分印证了规划与现实变化间的广阔空间。

  在规划未来五年发展时,对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生态保护、安全保障等重点,要做到“铁板上钉钉子”般毫不动摇。但面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快速迭代的新领域、新业态,也需主动预留“弹性空间”,学会“航船上调帆舵”,为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

  提升定力与耐力。“十五五”规划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接续发展,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环,对于长远战略方向、核心目标任务都有着基于全局的科学谋划。要将这份蓝图转化为现实,既要有战略定力,也离不开执行的耐力。

  比如新质生产力培育,从基础研究突破到核心技术攻关,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未来产业布局,绝非朝夕之功,必然会面临技术瓶颈、市场波动、资金短缺等多重挑战。如果急于求成搞“运动式”发展或追求“短平快”的成果,甚至因为财政压力想“甩包袱”,那就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十五五”规划,正是一场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百里之行”。这场“远行”,既要翻越产业升级的“高山”,也要破解改革深水区的“难题”,还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局”,绝非轻装上阵即可以抵达。只有以“宿舂粮”的审慎谋划与扎实行动,立足当下、做足准备,才能真正行稳致远、水到渠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