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咖节、柿子节、乡村马拉松……入秋以来,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乡村节会持续“霸屏”市民们的朋友圈,构成绍兴金秋时节新风景。
新风景的背后,是一把关键的“钥匙”在发力——他们是包括“乡村运营CEO”在内的一批乡村“主理人”,通过对乡村品牌运营、资源整合、文化赋能,塑造引人注目的“绍兴乡村节会现象”。
这些“主理人”扎根绍兴乡村,并通过专业操盘,把乡村节会打造成融合时尚与青春的农文旅产品。他们让创意落地,让乡村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
运营破局
上虞覆卮山的金黄晒秋勾勒丰收图景,新昌天姥山兢山村的柿子节飘来甜香,诸暨枫桥王村的秋收共富雅集定格乡土风情……这些融合传统与时尚的农文旅场景,让绍兴乡村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地,也勾勒出乡村运营赋能发展的生动轨迹。
“今年国庆前后,每天游客都超1万人,10月客流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上虞区岭南乡经发办主任金烨楠的话语中满是欣喜。
不同于以往零散的民俗展示,如今的乡村节会在专业运营团队操盘下,形成了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效应。岭南乡以“景区化运营”为核心,从“打卡”点位设计到景区氛围营造逐一打磨,让晒秋这一传统场景升级为“网红”,成功打破乡村旅游“周末依赖症”,实现工作日客流稳步增长。
在诸暨枫桥镇,王村的秋收雅集活动火爆同样印证了专业运营的力量。通过文旅联盟资源整合,王村的“单点吸引力”延伸为枫桥镇的“全域旅游网”。游客在欣赏柿子美景之余,还能循着文旅路线图,前往阳春山月、弟兄农庄等点位体验民宿、美食,实现“点到面”的旅游辐射。据统计,柿子节期间主会场及主干道日日爆满,累计接待游客数万人次。
柯桥区稽东镇的“一桌土菜”则走出了另一条运营升级之路。浙江盛和文旅集团负责人、“一桌土菜”共富片区CEO陶海燕介绍,通过制定统一的食材采购、烹饪规范和服务标准,整合周边数十户农户,今年预计带动片区农户人均增收超3万元,真正实现“一桌土菜撬动一方共富”。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乡村运营CEO”模式的全面推广,绍兴44个村庄、22个片区通过资源整合、一体推进的片区运营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秋季,全市多个村游客接待量同比大幅增长,部分民宿入住率连续多周攀升,“网红村”已从“季节性热点”转变为“常态化亮点”,让“热了一片山水,富了一方百姓”成为现实。
业态破壁
如果说专业运营是乡村吸引客流的“敲门砖”,那么丰富多元的新业态就是留住游客的“磁力场”。在各地农村引入各具特色的“乡村主理人”,正在打破业态单一的瓶颈,让乡村旅游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沉浸”,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在“业态破壁”的探索上,不少乡村也跨出关键一步。岭南乡创新推出“青春合伙人”计划,精准招引有理念、有活力的业态主理人,推动乡村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去年国庆开业的乡村咖啡店成为景区业态升级的“第一枪”,随后花园餐厅、茶饮店相继入驻,旅拍项目也将于下月开门迎客。目前,5家“青春合伙人”项目落地生根,加上景区自营业态,形成了覆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的多元业态矩阵。火爆的人气还吸引了更多客商主动上门,近期已有多批有意向者前来考察,乡村新业态版图持续扩容。
“要是没有好的业态配套,乡村风景再好,也只能看看。”在西白山运营多年的星宿小昆团队负责人郑樟银深谙此道。多年来,该团队深耕乡村文旅,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星宿主题民宿”,创新推出观星研学、天文主题餐,甚至按二十八星宿规划村庄布局,让天文文化与乡村体验深度融合。如今,民宿、村咖、研学等业态在村庄全面开花,不仅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和天文爱好者,更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让“看星星”成为撬动乡村增收的特色产业。
今年入秋前,绍兴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各地运营团队与业态主理人,精心打造“侬·乡村”系列消费活动,形成六大主题100场特色活动13条精品线路的完整规划。从单一节会到体系化活动,从零散业态到集群发展,绍兴乡村正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可游、可玩、可购、可住”的全链条旅游生态。
有关人士认为,主理人的加入,推动乡村发展从“分散点状”向“集群网状”转变,重构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让乡村旅游更贴近现代消费市场需求。
四季长“热”
如何让乡村节会从“一季火爆”走向“四季常热”?关键在于持续拓展新业态,培育新场景。
在具体实践中,绍兴已有优秀样板。作为全省发展实践范例,柯桥区花香漓渚共富片区,近年来通过专业的主理人团队,积极发展花卉节会、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研学实践等多元产业,培育了乡宿、乡购、乡娱、乡学、乡旅等新业态,不断开发文化产品和消费新场景,提升村庄品牌影响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从“秋季限定”迈向“四季常热”的可复制路径。
在刚刚过去的秋收活动中,枫桥镇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共富市集,有效推动游客“走进来”、产品“走出去”。“我们以‘抱团’形式集中展示各村特色产品和景点,真正把‘秋收’变为‘增收’。”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去将把“节气+古风+共富”模式延伸至采茶、晒秋等场景,打造系列主题市集,形成全域联动的文旅格局。同时,推动文旅联盟成员从“临时搭伙”升级为“长期合作”,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出联名文创等方式,将短期游客转化为忠实“回头客”,持续以文化赋能乡村增收。
眼下,市文广旅游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也正积极助力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指导各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通过策划举办多样文化活动,盘活乡村业态,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推进乡村运营,提升旅游产业能级。“将乡村运营人才纳入‘筑巢引凤’重点对象,结合今年5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落实好对人才在经济、教育、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