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苦差事”变成轻松活!50岁儿子让父母的茶果坐上了“专属飞机”

字体:
—2025—
10/30
08:36:41
2025-10-30 08:36:4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汪驰超 常山传媒记者 张瞾 周志亮 刘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当传统孝亲与现代科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温暖火花?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呈东村,50岁的村民刘盛给出了答案。

  刘盛操作无人机为父母分担高山茶油采摘运输的重担。常山传媒供图

  他自费购置农用无人机,不仅替年过七旬的父母卸下了高山油茶采摘运输的重担,还将这份“科技便利”分享给乡邻,让重阳节的“敬老情”有了更鲜活的时代注脚。

  10月的东案乡,漫山油茶果挂满枝头,这本是丰收的喜悦,却曾是刘盛一家的“年度难题”。他家6亩油茶树散落在陡峭山坡上,过去每到采摘季,年过七旬的父母樊根永夫妇就得背着竹筐,在崎岖山路上往返——一担100斤的油茶果,从山顶运到山下至少要1小时,弯腰、负重、爬坡,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有了无人机之后,父母从事农活轻松许多。常山传媒供图

  “腰很痛,老是要扭到的,吃力的吃力,背的时候也要扭到。”樊根永的话里,藏着多年来的劳作辛酸。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背影,刘盛既心疼又着急,如何让父母轻松些,成了他心头的牵挂。

  转机,来自一次偶然的短视频浏览。当看到农用无人机吊运木材、竹子的画面时,刘盛眼前一亮:“能不能用无人机运油茶果?”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他立刻行动。自掏腰包买下农用无人机,还专程奔赴丽水、衢州等地参加专业培训,从飞行操作到吊装技巧,一点点啃下“科技硬骨头”。

  无人机正在空中作业。常山传媒供图

  今年油茶采摘季,这台无人机正式“上岗”,成了刘家的“贴心帮手”。山间地头,父母只需把摘好的油茶果装进编织袋、挂在无人机挂钩上;山下,刘盛手持遥控器紧盯屏幕,一键操作,短短两三分钟,百斤重的油茶果就稳稳从山顶“飞”到山脚。

  “我真的想不到了,儿子买无人机,科技最厉害,我做梦都想不到,真的想不到的!”樊根永的笑声藏不住欣慰,曾经让她犯怵的采摘季,如今成了“坐在山上等运输”的轻松事。截至目前,刘盛用无人机已帮自家运输油茶果2000多斤,彻底改写了“肩挑背扛”的老传统。

  无人机正在空中作业。常山传媒供图

  这台“会运果子的无人机”很快在村里“火”了。看到刘盛家的便利,附近村民纷纷上门求助,刘盛一口答应。如今,他已为50多户村民提供油茶果运输服务,一天收入能有1000多元。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份额外收入,更是一份能帮乡邻减负的“有意义的事”。

  “希望年纪轻的回来,在家里加入这个吊运的队伍,把农民的负担减轻一些。其实一台无人机,可抵好好几个人。”刘盛的话语里满是期待。从解决自家难题到服务全村,他用一台无人机,将祖辈延续的“苦差事”变成了“一键完成”的轻松活,让科技的温度,暖了父母的心,也热了乡邻的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无人机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当传统孝亲与现代科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温暖火花?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呈东村,50岁的村民刘盛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