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一早,2500名登山选手如潮水般涌过黄山北大门的起点线。这是浙江省中医院护理透析中心蒋红霞护师第8次来到黄山,准备迎接15公里山路上的第一抹秋光。
“有人摔倒了!”刚跑出300米,蒋红霞发现在她右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她快步上前,只见一名60多岁的参赛选手倒地不起,意识丧失、呼吸微弱。同时有一名同行的参赛选手在帮助检查倒地选手的颈动脉,其他人员在边上呼唤。见此情况,蒋红霞毫不犹豫冲出人群,高声喊道:“我是专业的,让我来!”
凭借多次马拉松急救培训经验和医院工作实践,蒋红霞发现患者已出现“叹息样呼吸”同时意识丧失。“这是户外运动中出现心脏骤停的危险信号。”她回忆道,随即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同行的另一名选手则在旁边帮助计数,“1、2、3、4……”随着规律的按压,2分钟后,倒地的选手逐渐恢复呼吸,蒋红霞检查其瞳孔也已正常,她判断:“应该是按回来了!”这时,赛事急救员赶到现场,而蒋红霞的额头已布满汗珠。随后,她则默默离开继续参加比赛。

“临床抢救讲流程,野外救命靠本能。”完赛后的蒋红霞回忆,“‘叹息样呼吸’是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马拉松急救准则明确,一旦发现意识丧失和此类呼吸,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她表示,正如2024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何强教授在重庆机场急救突发疾病老人,以及许多同事在飞机上、高铁上施救的事迹一样,“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生死瞬间,每一秒都是黄金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和AED除颤,能极大提升患者生存率。”
11月3日下午,经多方联系,医院向赛事运营方了解到,被救治的参赛选手在大家快速反应下及时送医并成功救治,目前患者已无生命危险。
新闻多一点
遇到他人“心脏骤停”怎么办?
在非医疗场所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怎么办?浙江省中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卓一提醒,首先一定不要慌张,努力保持镇定,然后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开展急救措施:
判断呼救:轻拍双肩、大声呼唤,若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立即拨打120,并请他人取来AED;
胸外按压: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使用AED:开启设备后按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确保无人接触后实施电击;
持续施救:除颤后继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人员接手。
此外,中医在急症辅助处理方面也有独特方法,如刺激人中穴促醒、按揉内关穴缓解胸闷心悸,以及刮痧、拔罐等对外感暑湿、急性疼痛的辅助处理,均可作为应急救护的补充手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