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柔,乌镇西栅石板路上已传来动感字节声。
11月5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启幕,我们在街巷间漫步。科技的锋芒、人文的温度,早已和一碗热乎的书生羊肉面一起,融进了这座千年古镇的烟火气里。

乌镇夜景。潮新闻记者 王晶 摄
科技从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藏在乌镇日常细节里的暖意。
在云享路与智程路交叉口,1.8米高的轮臂式交通指挥机器人正抬臂指引车流,它能和信号灯联动,根据上下游车流调整手势,路过的孩童忍不住停下脚步,对着机器人模仿起“直行”手势。
“嘉警云处助手”的演示屏前围满参观者,工作人员说,过去要跑三趟才能办完的事故处理,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旁边的“无人机智绘”系统更有意思,巴掌大的无人机飞一圈,10分钟就能生成标准化事故现场图,效率比以前快了近一倍。

街头的“特殊交警”。图源:嘉兴公安
更让人惊喜的还有景区巡逻队员的AI智能眼镜,遇到外国游客询问路线,眼镜实时翻译的声音刚落,志愿者就笑着递上了手绘版游览地图,科技与善意在这里无缝衔接。
安保的安心,是藏在暗处的温柔守护。西栅景区的多功能瞭望哨下,一位巡逻队员抬起头调试设备,这座3米多高的哨塔能实现360度旋转,“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能让游客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找到安全感。”巡逻队员姚成说。

瞭望哨。图源:嘉兴公安
空中,伴飞式执法记录仪在低空缓缓飞行,桐乡市公安局乌镇派出所PTU辅警钱仲琪说,国庆时木桥游客稠密,全靠这“空中之眼”传回画面,地面队员才能快速疏导。街头执勤的铁骑队员穿着智能温控背心,就算在江南湿冷的天气里,后背和颈部也始终暖烘烘的,他们笑着说:“有了这‘小太阳’,再冷的夜巡也不怕。”
这些看不见的守护,让走在青石板路上的人,心里满是踏实。

伴飞式执法记录仪。图源:嘉兴公安
“小梧桐”志愿者是乌镇最鲜活的风景。
在游客服务中心,刚轮岗过来的大学生小李整理着峰会手册,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细节:“外国嘉宾喜欢问木心美术馆路线”“老人可能需要帮忙操作智能购票机”……有位嘉宾找不到预约的茶馆,小李不仅带路,还顺便推荐了巷尾的老字号糕点铺。
她说,自己去年是观众,今年成了志愿者,“想把乌镇的热情传给更多人。”
傍晚的石桥边,几位“小梧桐”凑在一起核对流程,青春的朝气和古镇的静谧,格外和谐。

”小梧桐”志愿者们。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走累了,钻进乌镇的书生羊肉面店,老板熟练地舀起一勺香味浓郁的羊肉汤,“每年峰会期间,都有不少嘉宾和志愿者来吃,说这碗面暖身子。”
大块的羊肉炖得酥烂,面条吸饱了汤汁,一口下去,浑身都热了起来。邻桌的两位技术人员正讨论明天的展品,偶尔抬头聊聊乌镇的桥,科技的严谨和烟火的松弛,在这碗面里奇妙融合。
夜幕降临,灯笼次第亮起,流水映着岸边的科技灯影。
明天,全球的目光将再次聚焦这里,但此刻的乌镇,依然是那个有温度的水乡——有机器人的精准,有志愿者的笑脸,有安保人员的守护,还有一碗羊肉面的暖。
这场数智盛会,从来不是科技的独角戏,而是人与科技、传统与未来的温柔相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