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光影丹青》沉浸式画境空间现场。右上图:游客在“文澜重光·数韵流芳”活动中体验穿越时空。右下图:游客在闲鱼工作人员指引下,体验AI卖闲置物品。 均由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11月8日讯(记者 王雨红)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推出了一系列充满科技感的社会化活动。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能擦出怎样的火花?乌镇峰会以“文化+人工智能”加出了新场景,奉上了一场技术与艺术交融的盛宴——在“文澜重光·数韵流芳”活动中,参与者可以与数字人纪晓岚展开古今对话;以唐诗之路为主线的“云上诗路”项目,利用数字技术,让参与者对浙东文化与盛唐诗韵产生共鸣;“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示,提升了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人工智能,不仅能让人穿古越今,感受文化魅力,也能开启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在闲鱼App,AI已经应用于闲置商品交易全流程,赋能城市循环生态。
记者漫步在烟雨朦胧的水乡古镇,深刻感受到一个个具体的沉浸式场景,正散发着科技的魔力。
与古画互动
墨色晕染的群鱼随着观者的脚步游动,丛丛水仙在岸边生长,吸引蝴蝶和昆虫飞舞其间……这不是游戏画面,而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展示项目《光影丹青》沉浸式画境空间现场。
《光影丹青》从“大系”收录的12405件(套)作品中,选取了40幅公开版权的绘画作品进行融合创作,采用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技术,以及空间音频智能处理技术和视、听、触多感官实时交互技术,让中国历代绘画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光影艺术,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笔墨之间传承的人文价值。”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馆长孙晓珺说。此前,文化保护往往意味着将其封存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今天,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光影丹青》沉浸式影片时长12分钟,采用循环播放方式,其中有五个场景可进行交互体验,观众可以在《游鱼点墨》中游览山水,在《雪山行旅》中踏雪寻梅,在《山涧品幽》中触碰萤火,在《水榭观花》中引蝶起舞,在《青绿河山》中放飞寄寓文脉传承的孔明灯。
“好新奇!”上海游客王楠连连感叹,她曾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看过展览,没想到这次在乌镇还能与“大系”作品互动,传统文化成了可参与、可创造的生活体验。
展厅外,还设置了集章打卡环节,五大场景被制成印章,只要集齐就能带走一本纪念手册。“我们准备了1000本,现在看排队情况可能不太够了。”孙晓珺笑着说。
自2022年9月首度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展以来,《光影丹青》已在全国多地展出,本次亮相乌镇峰会,团队又对游鱼、花鸟等进行全面升级,让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更直观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
让古籍“复活”
戴上MR眼镜,耳畔传来潺潺水声,乌镇昭明书院的光影在眼前缓缓流转,化为西湖畔的文澜阁;数字人纪晓岚向你招手,讲述《四库全书》从纂修到守护的百年历程……
在充满江南韵味的昭明书院,由浙江图书馆与蚂蚁集团员工志愿者共同发起的“文澜重光·数韵流芳”项目,借助MR混合现实、AI智能体、数字人等技术,让观众“走进”数字重建的文澜阁,亲手“翻阅”《四库全书》数字版本,探索四库人格、收集数字徽章,与古籍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遇。
“古籍好像在眼前‘活’了起来,它不再静置于深阁,而是可走近、可互动、可对话的文化体验。”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表示。
对很多人来说,古籍虽然珍贵,但难懂、难读、难分享。“文澜重光”项目突破物理限制,用数字技术解决古籍保护与公众可及性的矛盾,让珍贵文化遗产走出馆藏。
“原来我是‘王佐之臣’诸葛亮。”打开“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游客张栋进行了一次“古代版MBTI人格测试”。乌镇峰会期间,该小程序正式发布2.0版本,新增四库历史角色探索、乾隆御猫AI伴读、答题解锁数字徽章等创新互动功能。
读完古籍,还能移步不远处的长廊,在盛唐诗词中穿越到千年前的浙东。这是网易集团携手易现先进科技,依托AI生成与XR交互技术打造的“盛唐风采·云上诗路”XR体验活动,游客戴上专用眼镜,就能身临其境感受浙东唐诗之路的魅力。
“摘下眼镜,‘逛一逛’园林吧。”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空气中简单比画几下,桌上一台AR投影仪就立马接收“指令”,把江南园林的四季和昼夜变换展现在眼前。
“我们用一个个沉浸式场景,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新性表达。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不断迭代的文化体验方式。”网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绿色赋能
这些天,不少游客为一条含AI量极高的“鱼”而来——
沿乌镇的青石板路行至露天电影院,“闲鱼绿色大脑:AI赋能城市循环生态”体验空间里,大家正利用AI卖闲置物品。
“打开闲鱼App,在‘卖闲置’模块启动AI智能发布功能,上传闲置物品图片后,商品信息、文案等都能快速生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对初稿不满意,只需点击“换一换”,即可快速生成新文案,直至获得心仪结果,“智能托管”功能还能让AI助手全天候自动调整价格、回复买家咨询。
“00后”旅游达人小张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历:“我常在闲鱼上寻找特色物品,AI推荐总能让我发现惊喜。有一次我甚至找到了绝版的旅行箱,AI让购物变得既有趣又高效。”
去年,闲鱼将AI应用于闲置商品交易全流程,推出了AI发布、AI托管等功能,大幅提升了闲置商品流通效率。
“交易护肤水乳可减碳0.51千克,交易未拆封保温杯可减碳0.75千克……”体验空间里,一块电子屏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近年来,闲鱼提出“闲置流通是一种低碳环保的行为”的理念,鼓励大家在平台上挂售闲置物品,为地球减碳贡献力量。
“希望更多人加入互联网科技减排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闲鱼相关负责人说。最新数据显示,用户在闲鱼参与闲置物品交易及旧物回收,累计减碳超1180万吨,相当于740万户中国家庭一年用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解锁未来的神秘钥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