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共享助推数字发展
过去几十年,互联网不仅实现了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也为全球数据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数智网:一个由可信数据驱动、由智能体广泛协同的新一代互联网。
当下,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差异显著。当务之急是搭建数据国际合作的协同平台,系统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与数据互操作技术的研发与落地,重点破解跨域数据流通中的技术互联互通与互操作难题。具体而言,应加快标识体系、数据格式、传输协议与交换标准的协同制定与应用实践。
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孤立发展。我们应秉持互联网50多年来形成的开放互联、协作共享理念,共同制定数据互操作标准,共建可信、开放、具有韧性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在“下一代互联网论坛”上的发言
国际合作弥合数字鸿沟
当今的IT系统集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和供应商的组件。只要其中一个组件不可信,整个系统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如何确保所有的组件都是安全可靠的?我们开始了国际网络能力建设计划。希望这将有助于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公平获取网络安全资源和知识。
迄今为止,国际网络能力建设计划的参与者来自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这些国家的总人口超过7亿,降低了将危险组件纳入其IT系统的风险,数字生态系统更安全。有了更好的网络能力,未来,这些国家将能够参与制定共同的国际治理标准,这正体现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精神。
——卡巴斯基亚太地区政府事务与公共政策总监李横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上的发言
人工智能赋能绿色循环
闲置流通延长了物品生命周期,减少了新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是消费端减碳的有效路径。每天有约700万件闲置商品发布到闲鱼,从而重新找到了价值。但要想让所有人都参与绿色循环,我们还面对两大瓶颈:一是商品的非标性,品类繁杂;二是参与者的非专业性,普通用户不会写文案,没有时间和精力沟通。二者叠加,导致供需匹配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但AI技术的发展正为解决此类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闲鱼结合海量交易数据训练出行业大模型,打造专属于闲置交易场景的智能基座,分阶段推进AI在关键场景的深度应用,从搜索、发布、交流和议价等全流程重塑闲置交易体验。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500万用户使用闲鱼的AI产品,通过AI促成的商品交易额已突破百亿元。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每个人都能零门槛、零负担地参与到闲置流通中,成为循环经济的贡献者。这正是AI助力实现包容、普惠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所在,让每一件闲置都被看见,让每一次流转都创造价值,共同构建一个智能共生的循环新生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闲鱼CEO丁健在“数字经济论坛”上的发言
推动“AR+AI”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
这几天,大家会发现,有很多人戴着灵伴AR眼镜打卡乌镇的各个景点。他们的眼镜里,有景点的简介、玩法等许多实用信息。这是灵伴最新款AR眼镜首次在乌镇亮相,带给大家惊喜的同时,也给到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展示窗口。
今年的乌镇峰会,AI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我始终坚信AR眼镜会是AI的最佳载体。目前灵伴正在不少于10个领域推动“AR+AI”落地,比如应急、交通、消防、旅游等。半年以后,大家就能看到灵伴AR眼镜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未来,这个产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到目前为止,与灵伴合作的个人开发者超过3万,企业级开发者超过2000家。我们一起来打造“AR+AI”,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下一代智能终端,然后满足更多需求,也创造更多需求。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在“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的发言
技术治理与创新“双轮驱动”
新一代AI技术,正在从程序员手中的“技术秀”向产业一线的“效率革命”演进。但AI在加速赋能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伦理等方面的全新挑战。对此,快手正在积极探索“将治理嵌入技术”,响应《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研制AI内容检测和标识能力,实现从“治理技术”到“技术治理”的范式改变。
“将治理嵌入技术”,旨在让治理从“写在纸上的规范”变为“跑在芯片上的代码”,将治理从技术创新完成后才考虑的“附加项”,逐步转变为与技术创新同步设计、开发、部署的“责任项”。我们坚信,技术创新与治理“双轮驱动”,能让全社会、全人类真正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上的发言
公益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识别”
科技发展为社会带来更便捷、更普惠的美好生活。在智能时代,互联网公益的新动能源于“科技向善”对公益形式的持续创新。过去,移动支付让公益捐赠更便捷,区块链技术提升了公益公信力。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与各类平台、终端深度融合,智能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公益正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识别”用户需求。
作为拥有全球十几亿级终端用户的科技企业,小米积极将公益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中,让科技温暖更多群体。例如,我们为特殊人群打造无障碍的智能家居与操作系统,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健康数据跟踪、解读与紧急报警等功能。
我们坚信,公益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与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在智能时代,这种融合将激发持久而强大的公益新动能。
——小米集团党委副书记、公共事务副总裁吴姣在“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上的发言
熟练使用AI与时代同行
创新生态如何形成?回顾历史,一些技能对于下一代人非常重要:十五世纪,熟练运用文字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上世纪末,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如今,能够熟练使用AI工具的孩子正与时代同行。
展望未来,我认为,开源能让你做到知识的自由,大模型将实现能力的自由,IPv6技术能实现连接的自由。其中,IPv6技术、特别是跟IPv4互通的技术已经成熟,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中国正引领全球开源生态,三件事结合起来,或将深刻改变世界。
要实现这一改变,首先得有文化基因。未来联网的大模型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CEO、一个中小企业家,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大模型和众多智能代理。新的通识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成为“企业家”。在这方面,长三角的“基因”优势显著,要建立兴趣驱动、回馈社会的激励机制,让老百姓共创美好生活,引领新潮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李星在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