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杭州召开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工程交通组织管理新闻发布会。杭州市民最关心的钱江三桥动工,来新消息了!
根据总体计划,将于2025年11月22日零时起正式封闭施工,计划2027年12月底建成通车。
钱江三桥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北接秋石高架,东接杭州机场高速,南接风情大道和江南大道,是目前过江通道中流量最大的桥梁。
然而,这座1997年1月28日建成通车的大桥,在28年后,为何就要迎来改建提升工程?封闭施工后,对杭州市民出行是否有影响?
运行28年,为何急需改建升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段统计数字看起——
钱江三桥的设计通行能力为5.5万辆,目前日交通承载量平均达15万辆,高峰期近17万辆,属于超负荷运行,且两岸过江需求还在进一步增加。
从群众的体验看,桥梁慢行道由原先的检修道改建而来,路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当下市民的出行需求。
而桥梁本身的健康问题也一直存在。钱江三桥初建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理念设计,但受上世纪90年代桥梁施工技术水平制约,桥梁建成后验收仅为合格,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存在部分瑕疵。持续大流量货车的超负荷通行,对桥梁的耐久性造成了较大影响,桥梁病害一直存在。
复盘历史资料,记者梳理发现钱江三桥分别在1997年、2005年、2014年、2016年、2020年和2022年曾6次加固维修。目前,大桥采用降低荷载等级方式(禁止货车通行),延缓了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继续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随着杭州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如今的钱江三桥,需要再次“深蹲起跳”,来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目前方案,改造后新钱江三桥将分为上下两层,共有12个车道。
上层为双向八车道,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
下层为双向四车道,属于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下层两侧设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慢行系统宽度由单侧1.5米拓宽至7米,极大改善出行条件。
新钱江三桥建成通车后,不仅将极大改善两岸市民出行体验,更好提升城市路网通行效率,还将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为后亚运时代城市发展畅通交通血脉。
少了一条跨江通道,杭州市民出行怎么走?
记者兵分几路,提前实地测试,整理出一份出行独家攻略,供大家参考参考。
我们提前设置了一组起终点,一个是杭州市民中心,一个是杭州奥体中心,并选择在早高峰的大流量时段进行了三组测试——
测试一:开车过江
开车出行的你,共有“一桥三隧”四种替代路线,分别是通过复兴大桥、博奥隧道、庆春隧道、望江隧道代替钱江三桥跨江。我们按照测试拥堵指数、距离等因素,分别替大家提前探了探路。
推荐:望江隧道、复兴大桥

其中,望江隧道和复兴大桥两条路线的出行推荐指数较高。在早高峰8时30分许出发,两条线路分别耗时31分钟、35分钟,全程几乎没有拥堵点。
但显而易见的是,距离我们设置的起终点,两条线路的公里数也是最长的,与原先走钱江三桥相比,路程至少多了1倍。
相反,从距离上看,博奥隧道、庆春隧道较起终点的路线更短。但两条线路都面临着进出隧道时,会遇见高峰期堵车的问题。
例如,测试时,博奥隧道的堵点一个位于奔竞大道左转至博奥路入口处,测试时拥堵耗时约4分30秒,一个位于新业路至富春路入口,拥堵耗时约5分钟;
庆春隧道拥堵点一个位于奔竞大道与博奥路交叉路口红绿灯,车流量大,拥堵耗时约3分钟,一个位于市心北路至庆春隧道南入口,排队长度达500米,拥堵时长约4分钟。
测试二:骑电动车过江
再来看看骑电动车过江。
对于这一起终点来说,通过钱江三桥过江,是骑电动车的首选。全程仅3.7公里,即便是在早高峰8时30分,记者测试耗时也仅约16分钟。
虽耗时短,但过程并不顺畅。尤其是在经过斜坡引桥上桥时,非机动车道宽度较窄,仅容一辆电动车通过,高峰期容易碰见拥挤情况,也有安全风险。

少了钱江三桥这条过江要道,非机动车的可选项并不多。因此,同样配有慢行系统的复兴大桥值得推荐。
早高峰8时30分许,记者从市民中心骑电动车出发,全程23.5公里,途经36个红绿灯,总计耗时36分钟抵达杭州奥体中心。比走钱江三桥慢了约20分钟,但全程无堵点。且复兴大桥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过江电动车数量不多,可全速前进。
另外记者了解到,为保障非机动车过江,杭州将上新轮渡过江模式。预计到11月中下旬,城市阳台及奥体码头将开通轮渡航线,供非机动车过江。但轮渡单趟承载有限,且要按班次发船,等待及过江耗时并不能精准保证。
测试三:乘坐公共交通过江
最后,再来说说影响最小的公共交通出行。
根据起终点,记者率先选择了途经钱江三桥的96路公交车过江。早高峰8时许,记者从解放东路市民中心站上车,到西兴大桥南站下车,再步行抵达杭州奥体中心,除去等待时间总耗时25分钟。

但事实上,在地面交通拥堵的早高峰,稳定发车的地铁远比公交车更有性价比。乘坐杭州地铁7号线,从市民中心站出发到奥体中心站下车,仅1站路,地铁运行耗时4分钟,加上步行进出站时间,不过13分钟。
不仅如此,在不考虑起终点的情况下,杭州地铁在营线路中有7条可满足跨江出行,非常值得推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