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什么展,能把安迪沃霍尔和乾隆放在一起

字体:
—2025—
11/12
21:32:23
2025-11-12 21:32:2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丁珊

  当刻刀的锋芒第一次穿透木纹肌理,当油墨的韵律初次在纸面晕染开,人类便开启了一种以版为介、以印传神的艺术史诗。

  11月12日,浙江版画院开院。“镜鉴回响——杭州国际版画大展”作为浙江版画院落成开院的首次展览,也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图 / 有风君

  01

  浓缩500年美术史

  版画,拥有独特的传播力。

  步入展厅,丢勒、鲁本斯、马奈、毕加索、达利……在世界美术史上至关重要的艺术家的版画作品,汇聚于此。

  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版画院院长应金飞介绍,版画是一种“有限共享”的艺术。它以复数而非复制的方式,通过限制、标注印刷数量,艺术家亲笔签名、钤印等,保证作品的艺术性、原创性和市场价值。

  正缘于此,版画得以跨越“孤本”的限制,让这些艺术史上的璀璨星辰集中呈现,极大拓展了艺术被欣赏的边界。

  展厅一角,鲁本斯与波斯威特合作的《猎狮》以铜版雕刻单色线条呈现,在保留原画磅礴动势与力量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直观见证了巴洛克绘画与版刻技艺的精妙交融。

展品《猎狮》。图 / 有风君

  眼前一幅肖像版画,由印象派画家马奈为其好友波德莱尔所创作,采用铜版蚀刻工艺完成。画中的波德莱尔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其代表作《恶之花》,奠定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新基调。

  不远处,由著名版画家李桦创作的《怒吼吧!中国》,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也是印入无数中国人脑海的经典形象。

  “整个展览展出300余幅作品,画里画外都浓缩了一部世界美术500年发展史。”应金飞说。

  展览分为“刻古铭兴”、“印相寰宇”、“镜鉴回响”、“开放花园”、“智慧东方”五个单元。从欧洲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时期,再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版画作品,以及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于新兴木刻运动先驱的早期创作,展览以此铺陈开一幅跨越时空、融汇东西的版画艺术史画卷。

观众在参观展览。图 / 有风来

  而出自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等20世纪中叶至今的名家力作,和一批中国中青年艺术家围绕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等文化元素创作的版画,又让我们看到版画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依然创新有为。

  02

  一“水”一“油”源流交织

  “版画在本质上与印刷术同源。”应金飞直言,“一个专注文字印刷,一个专注图像印刷,其核心理念是相通的。”

  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版画是作于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扉画,距今已超过1150年。

  在14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丝绸之路西传至欧洲。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西方版画艺术源流交织,既相互滋养,又各自成章。这种深刻的互动,让版画作为世界性艺术门类,拥有多样面貌与持久生命。

展品《白首忆童年》。图 / 有风君

  展厅里,吴冠中的《白首忆童年》充满江南意蕴。这幅水印木刻版画由荣宝斋根据吴冠中水墨原作复刻而成。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极为繁复,需经过分版、勾描、刻版、套印等多道工序,每幅作品都由匠人手工完成,墨色层次与笔意神韵皆可高度还原原作。

  中国发明的特质深植于“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版画在材料上倾向于水性,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反观西方,其工业与科技背景则催生了以油性媒介为核心的版画体系。“这一‘水’一‘油’的互补关系,正折射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应金飞说。

  继续逛展,气势恢宏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铜版画长卷映入眼帘。

  这组多达16幅的巨制,背后是一场跨越亚欧的合作。为纪念清军西域大捷,乾隆命郎世宁、王致诚等欧洲传教士画家和宫廷画家绘制图稿,并远送欧洲雕刻制版,印成后再送回中国。这套从绘制草图到最终成品历时十一年的版画,将东方的人物造型与西方的写实技法完美融合,铸就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其本身就是18世纪东西方艺术交流的独特见证。

展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图 / 有风君

  版画,这面穿越时空的“文明之镜”,始终以其千变万化的刀痕墨迹,折射着不同文化语境下人类情感的共鸣与智慧的激荡,辉映着艺术星河的壮丽无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版画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11月12日,浙江版画院开院。“镜鉴回响——杭州国际版画大展”作为浙江版画院落成开院的首次展览,也与观众见面。